饰宗义记卷第七本
嵩岳镇国道场沙门 宾 作
自下二十犍度。
西音犍度者。正梵音塞建陀。或云塞建图。此翻为蕴。蕴即聚也。若准萨婆多宗律本。有十七事。梵云伐窣都。此云事。即真谛三藏婆擞斗律是也。此是梵本之中。诸部名也。
衣药房三谓四依是者。药犍度中。有食及药。故四也。
前有众法为成自行者。受戒秉法。为成师德。作持之随行也。
后有自行。为成众轨者。如拘睒弥中第一持戒不毁坏等。虽是自行。为成众生秉法之德也。
开上食资道两缘者。长离开衣。背别开食。入聚通开二也。
集多受法者。八敬虽复落下尼法。今明四受犹得成多也。尊者曰。亦可就初大段修行成佛。文中分二。初至我当为其作弟子已来。正明菩萨托五胜相。显具福智。为息众生五慢之义。第三尔时菩萨渐渐长大已下。厌世出家。修禅发智。道成号佛。初文复二。初至开现梵行来。明五胜相表盖自他。第二摩竭王洴沙备处已下。闻名息慢显相功力。初文胜相。文即为五。初至父母真正。正明菩萨昔余生中造作僧长大宗叶业。由此能感尊贵眷属。亦破众生恃豪族慢(自下诸相皆具二义。一自因成。二破外慢)。第二众相具足已下。德所依器。相好庄严。亦破众生恃色身慢。第三有此相者已下。示轮王相。显必尊荣。亦破众生恃贵位慢。第四七宝具足已下。七珍既备。受用自然。亦破众生恃财富慢。第五若当出家已下。正显菩萨必当成佛。十号响颁。三轮化益。亦破众生恃内德慢(自[不]且依疏释)。
相之所表者。标帜可观。名为所表也。
相之所为者。必纳胜德。名为所为也。此即相之功用。有此所为也。
文言我曾闻者。瑶云。优波离从谶书中闻也。今详。或是此部律主。自古传闻也。
最初出世名大者。由怀广志以为名。即劫初时田主是也。故俱舍十二云。谓劫初时。长寿久住。有地味生。其味甘美。次有地皮饼生。次有林藤。次有香稻。后时有人。躁性懒堕。长取香稻。贮拟后食。余人复学。多收无厌。故随收处。无复再生。遂共分田。有怀侵夺。劫盗过起。共聚诠量一有德人。各以所收六分之一。雇令防护。封为田主。因斯故立刹帝利名。大众钦承。恩流率土。故复名大三末多王(此云大等意)。自后诸王。此为首。瑜伽第二云。彼最初王。名大意也。
有经文十王等者。或有律本阿湿卑七王。或言六王故也。
此方名为道众生。梵云菩提萨埵。译者略之。故云菩萨也。菩提翻觉。旧翻为道也。萨埵翻为有情。旧翻为众生也。具佛地论第三卷中。翻菩萨名。总有三义。一云。谓诸萨埵求菩提故(此即求菩提之萨埵。故名菩萨。依主释也)。二云。又缘菩提萨埵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自利显智也。利他显悲也。大愿显菩提愿也。谓缘觉果及所化生。起智悲愿。故约所缘以立其名。即有财释也)。三云又萨埵者。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此约果及行为名。亦有财释也)。婆沙百七十六。有其两义。故彼论云。由此萨埵。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增上意乐。恒随顺菩提。趣向菩提。亲近菩提。爱乐菩提。尊重菩提。渴仰菩提。求证欲证不懈不息。于菩提中。心无暂舍。是故名为菩提萨埵(此即初义)。复次萨埵。是勇猛义。未得阿耨菩提时。恒于菩提精进勇猛。求欲速证。是故名为菩提萨埵(此即后义)。离心第十五。但有初义也。仍本名说。故曰菩萨。此悦头檀王所生。言悦头檀者。是五分彼律净饭王(又有疏本。阙无言说头檀者已下文也)。
又有疏本云。言悦头檀者。是彼律净饭王(又有疏本云)。此悦头檀王所生。若依五分。王舍城有王。名郁摩王。有四子。一名照目。二名聪目。三名调伏勇。四名尼楼。聦明神武。有大威德。为第一夫人故。摈行四子奉命而去。到雪山北营建城邑。数年之中。父王思之。问子何许。答言。在雪山北。近舍夷林。筑城营邑。人民炽盛。地沃野丰。衣食无乏。王闻三叹。我子有能。从此遂号为释迦种。尼楼有子。名乌头罗。乌头罗有子。名瞿头罗。瞿头罗有四子。一名净饭。二名白饭。三名斛饭。四名甘露饭。净饭有二子。一菩萨。二难陀。白饭二子。一阿难。二调达。斛饭二子。一摩诃男。二阿那律。甘露王。二子。一婆婆。二䟦提。菩萨有子。名罗云。因果经智论同然。此言悦头檀者。是彼律净饭王也(已上四本疏又不同)。然寻五分律第十五云。佛在王舍。告诸比丘。过去有王。名曰郁摩。有四庶子。一名照目等。寻彼庶子。即是第二夫人之子也。译者不善其意。乃译为庶子者。甚为疏谬耳。故彼文云。第一夫人子。名长生。顽薄丑陋。众人所贱。夫人虽长。才不及物。而彼四子并有威德。当说何方。固子基业。即便白王。王之四子。并有威德。我子虽长。才不及物。承系大业。必为陵夺。若王摈斥。我情及安。王言四子孝友。于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