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陵宝华山律学沙门 德基 辑

●五九十波逸提法。分四。初总标。二别列戒相。三结问。四劝持。

初总标。

诸大德。是九十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

(若论篇聚。俱属第三。前三十事因财生犯。此九十事无因而犯。贪染虽轻。慢教无减。唯无财事为异。纵有过量。作床衣等。但违教而作。不类三十唯截坏而后忏悔也 又斯波逸提法。性该六聚。凡属故作。若轻若重。于方便位。皆有不敬圣教波逸提罪。此篇于诸篇中。独得堕称。所谓堕落烧煮覆障不如意处也。如佛告目连曰。若无惭愧轻慢佛语。犯波逸提。如夜摩天寿二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二十四亿四十千岁。睹此圣说。自当诫勖身心。慎思言行。则无非而不除。无戒而不净者也)。

二别列戒相。有九十条。初知而妄语。乃至九十与佛等量作衣戒。

○第一知而妄语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救众生故得开。此是性罪。

律摄云。由诈妄事覆藏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释翅搜迦维罗卫国尼拘类园中。

起缘人。

有释迦子。字象力(按舍夷国有聚落名象力。因聚落以称名也。后于舍卫国命终。杂阿含经佛记云。此人犯三种非法。所谓悭贪愚痴瞋恚。当堕地狱中。偈云 若生不善心 成就贪瞋痴 此身自作恶 还复害于己 如芭蕉生实 自害于其身 若无贪瞋痴 是名为智慧 不害于己身 是名胜丈夫 是以应除断 贪瞋痴大患)。善能谈论。常于外道梵志论义。若不如时。便违反前语。若僧中问是语时。即复违反前语。于众中知而妄语。诸梵志讥嫌。诸比丘闻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知而妄语者。波逸提。

释义 知而妄语者(律摄云。是决定心表非错误。妄语者。谓对了知人。违心异说。作诡诳言。名为妄语也)。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触言触。不知言知。见言不见。闻言不闻。触言不触。知言不知。见者眼识。闻者耳识。触者鼻舌身三识。知者意识(萨婆多论云。见闻觉知。以三根性利。力用偏多。各分为名。三根性钝。力用处少。总名为觉。又复三根能取远境界。各分为名。三根近取境界。故合为名也)。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妄语心。二正说时知是妄语。三说听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若不见不闻。不触不知。言我见闻触知等。知而妄语。波逸提。

本不作妄语意。妄语时。知是妄语。妄语已。不忆是妄语。故妄语。波逸提。

于大众中。知而妄语。说而了了。波逸提。

说而不了了。突吉罗。

说戒时。乃至三问忆念罪。而不说者。突吉罗。

萨婆多论云。若遣使妄语。若书信妄语。尽突吉罗。

根本律云。违心而说。皆得堕罪。

若不违心而说者。无犯。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不见言不见。不闻言不闻。不触言不触。不知言不知。见言见。闻言闻。触言触。知言知。意有见想。便说者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律摄云。佛之弟子言常说实。不应为盟自雪。表他不信故。设被诬谤。亦不应作誓(雪者洗也。谓自洗清白也)。十诵律云。不得自咒咒他。不得以物自誓誓他。不得自投窜。令他投窜。咒与投窜一种故(即今投状诉神等事)。法死珠林云。妄语二报。一多诽谤。谓因前世不务诚实妄语无信。故感今生多被他人诽谤也。二为他人所诳。谓因前世专以妄语欺诳于人。故感今生为人之所诳惑也。

○第二毁呰语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若但毁呰。

梵网云。若佛子无事。谤他良人善人。罪结轻垢。若合自赞。即自赞毁他戒摄结重。若增上烦恼犯者。失菩萨戒。此是性罪。

律摄云。由出家人事不忍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六群比丘断诤事。以种类骂比丘。比丘惭愧。忘失前后。不得语。诸比丘闻白佛。诃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种类毁呰语者。波逸提。

释义 种类毁呰者。卑姓家生。行业亦卑。伎术工巧亦卑。或言汝是犯过人。或言汝多结使人。或言汝秃盲人。或言汝秃瞎人。

卑者旃陀罗种(此云屠者。应法师云。此云严帜。一云主杀人。乃是西方屠杀之辈。以恶业自严。行时摇铃持竹。以为幖帜。故以为名。若不尔者。王必罪之。或翻可畏。法显传云。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竹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搪揬)。除粪种。竹师种。车师种。

卑姓者拘凑(此是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