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丘沙门有严注。
释签卷第五之余
孟浪
语出庄子。彼注云:犹率略也。又音漫烂,无取舍之谓也。又云:不精要也。
其法仍存。
留化后缘
在彼中三。
应云三中。
【玄】宝性论云:二乘于无漏界,生三种意阴。释签云:二乘在彼三中之一。
论中三种意阴,即是声闻、辟支佛、大力菩萨也。若云三中之一,二乘已是于二也。之一之言,为指何耶?论中无文,今恐记主取楞伽三种意生身,来销论中之三。若经中三种者:一、入三昧乐意成身,即二乘入空也;二、觉法自性意成身,即八地入假也;三、种类俱生无作意成身,即入中也。以二乘之人,未具假、中,但三昧乐,故云一耳。
言意阴者。
论中仿彿有此语耳。由意生阴,论云:意生阴身。作意生阴,论云:无明住地,与行作缘。意即是阴,论云:因无漏业,生于意阴耳。
同于悲境。
经云:维摩谓须菩提言: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谤佛毁法,不入众数,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止观第三末,借下成高。
文在第七。彼问云:璎珞第三观初地现前,今云河,或在八地,或在初住?答:借义相成。或借高成下,故云八地;或借下成高,故云初住。记释云:借别八地,成通教下;借别初住,成圆教高。
安乐行五种法师
广释文在法师品疏。
论有三施,谓资生、无畏法。
摄论中,无性师释云:以无染心,如实宣说契经,名法施。以无染心,施资生具,名财施。无畏施者,谓救损害,济惊怖。又引瑜伽论云:财法无畏各有三:一、清净如法物,二、调伏悭吝,三、调伏积垢。此财三也。一、拔师子虎狼等畏,二、王贼畏,三、水火等畏。此无畏三也。一、无倒说法,二、称理说,三、劝修学。此法施三也。
【玄】私谓:五品是圆家方便,乃至云如三藏之五停心。
章安私对:若前之四品,与止观中引四念处配对稍别,今更引之,欲见其别相。
随喜是圆,家慈停心。
彼文云:圆家以信理除疑惑,今文以随喜除嫉妒。
读诵明利,是圆家数息停心。
彼文云:读诵除于秽染。
说法是圆家因缘停心
彼文云圆以慈故有说,说无秘吝,今文说法治多痴。
兼行六度,是圆家不净停心。
彼文云:圆以六度,度于六蔽。今文兼行治多贪。然五品弟子,品品三观,观力尚治一切细惑,又何独五耶?今二师所对,各且一往,从强而论。
亦有人云:六根清净,名为顿义。
古人云:据何得知渐圆之教,四住先落?答:如引仁王长别苦轮,既云别苦,知是渐顿。如引法华六根清净,云肉眼等,知是顿顿。义例喻云:此一家义,前后皆引仁王以证法华。法华无漏意根,仁王长别,三界两经,皆是四住先落。无漏与长别,当知二处文义全同。
应须观察,如是三法,
离十恼乱戒,修摄其心定,一十八空慧,
耆婆为阇王总说六喻。
今撮经文,为之颂曰:譬如月开优钵罗,众生心善亦开敷,亦令行路人生喜,修习涅槃亦如是。一至十五光增长,善根增长亦复尔,十六减至于三十,喻如烦恼渐消减。如盛热时得月光,能使众生贪毒除,月光一切皆爱乐,甘露法味亦如是。经十八卷疏十一卷
以智替忍。
涅槃云智断,仁王云忍,忍智是同,故以智名而替忍名。
十四忍
伏信顺无生,各开上中下,共成十二忍。寂灭忍开二十地为下忍,等觉为上忍。
十方说十住者。
华严经说十住时,十方各过一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来诣于此曰:我等同名法慧,所从来国,同名法云,皆名妙法。彼佛所说十住,文句义理,亦复如是。
初欢喜地等。
经中不列欢喜十地等名,品末既云菩萨住是十地中,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过干慧地,乃至过菩萨地,住于佛地,是菩萨十地记主,谓欢喜等地。
修治地业
初地有十:一、深心坚固,二、于一切众生中等心,三、布施与人乃至十实语。第九地具十二法:知八部语而为说法,并处胎成就,乃至降生、出家、庄严佛树,一切功德成满具足等。
佛言:无人乘。
须菩提问:是乘从何处出?到何处住?佛言: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以不二法故。无相法不可出,色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受、想、行、识亦如是。乃至云:须菩提,是乘无所住,以不住法故。汝问谁当乘是乘出者,无有人乘是乘出者。何以故?是一切法皆无所有,初地非得非不得,乃至十地非得非不得,以一切法不可得故,乘是摩诃衍出三界住萨婆若。
轮扁
符殄反。司马彪云:轮扁,斫轮人名。
而上。
时掌反。
徐则甘而不固。
甘,缓也。
疾则苦而不入。
苦,急也。
有数存焉。
数,谓术也。
【玄】遍体无邪曲。
似多遍字。
释签卷第六
说有调魔
经云:汝等声闻,不应畏魔。若魔作佛来,汝当精勤,坚固其心,魔自当去等。
通一切法,准此可知。
今引一文以例一切,经云:声闻、缘觉于结业、于果报而生怖畏,学大乘者无畏。
七住已上。
生法师云:未免形累,故托土自居。八地已上,永绝色累,照体独立,神无力所,土复何为?生公意:七住已前,既有形色,须居国土;八住已上,且无色身,但神智而已,不须依土实报,土何为耶?别住、圆住,皆无此义。
【玄】应约十住明三依。
已十地例。
【玄】后身菩萨,乃至亦先断思。
三藏菩萨也,名伏为断。俱舍婆沙云:下八地惑,初修禅时,先已断竟,唯无想九品全在。辅行云:修禅时已断惑竟,虽有漏断,未名为断。以彼验此,知是名伏耳。
证道八相,具如华严。
八相经论出没不同。若华严中八者,五十八云:或见菩萨住兜率天,或见入胎,或初生,或出家,或成道,或降魔,或转法轮,或入灭。今签中不出降魔。大乘亦说降魔者,五十九云:菩萨有十义,亦现降魔。谓为浊世众生乐于斗战,欲显菩萨威神力故,为教化调伏诸魔军故,为显示菩萨所有威力世无能敌等故。具有十义如彼。
【玄】设开十地为三十。
仁王,于十地中地地各开,始生、生生、终生,此三十生悉皆是空。
【玄】圆家不开十住,合取三十心。
合者,只十品耳。合圆家三十心,与别相等,与而为论,地向齐。
大论第十问诸佛功德
龙树释经逐段问答
【玄】不共菩萨,则不废义。
此约中实故不废,若向云佛智尚废,乃至通教废者,权智教耳。
迭兴至小
如云:佛成道初,欲说圆观无圆机,又欲说别、说通皆无机,是故说三藏也。
【玄】元禀通教。
今论迭废,是废藏入通,不同元禀通人论废。
【玄】三、理善。
能施人、所施物、受施者,三皆空。
或废位权,入权入实。
恐多入实二字,以下句自有入实。
此句全阙。
前废中第二四句,四教菩萨并阙之;今废中四句,若就别菩萨自辨者,阙第三句,故云阙二乘边,以无住果菩萨故也。
方名为绝,具如前说。
前文云:灭绝绝灭。
不同不定。
若不定教论发者,是约昔教,今经开四教初心,显妙入位,故云稍似不定。
【玄】行伍。
行,音杭。伍者,周礼云五人为伍,谓参伍也。
【玄】卓出。
应作卓。
随闻远近多少。
久远劫闻,近前世闻。一经一品则多,一句一偈则少。
生熟行之浅深
行浅生,行熟深。
二乘的无
无显露入妙,决粗入妙。
广引分别功德品文。
五品弟守,文出此经,前文释五品义广。
【玄】因缘三界。
前引摄大乘注已。
九念处
辅行云:三藏三乘各三通,三乘共一别,方便中三登地一及圆一。
九、人生方便
藏二。通三。别三。圆信一
多唅。
胡绀反。谓吐哺也。经中单作无。
婴儿譬信
文在大经疏五释四相品。
一心十戒
篇聚者,因缘所生法也,定共、道共即空也,智所赞自在即假也,一切具足即中也。有约理性,有约修德。
广以因果、自他、类例等释。
文中苦破梨耶辨权乘毕,遂示圆中三法,有性有修行人所乘,因乘有三也;过荼无说,果乘亦三也;自行运毕,运他亦三也。又下文以十种三法类同,亦无出因果自他也。
别显一科。
圆三法为一。
三对六句
初四一对,二三二对。
第三对,不殊初对。
体即用故,实相是空,与初对体即空故,高是同也。实相是如来藏,与初对体即用故,如藏为广是同也。若尔,何故再说?只由第二非高非广,故第三云是高是广。
如来藏具如占察。
经云:心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乃至云:一佛身即一切佛身,一切佛身即一佛身,诸佛法身,遍一切处,圆满不动。
真修望缘修,亦有二义。
若执真修定能破计,更有缘修可破,何开相耶?
具如初文释众生法中。
文云四趣如是相者,即恶相,表堕不如意处;如是性者,黑自分性,乃至果报,一一有法有喻耳。
凡位一始终,圣位一始终。
似位始终,真位始终。
若离若合
离为十三,合为一三。
且立远近。
第九识远,第六识近。光明玄义云:识名觉了,是智慧异名。庵摩罗识是第九,不动识即是佛识,阿梨耶随眠烦恼与无明合是菩萨识,阿陀那恶生死、欣涅槃是二乘识,波浪识是凡夫第六识。
大圆镜智
佛地论云: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如是依止如来智镜,诸处境识,众像影现。
平等性智。
证得一切领受缘起,平等法性圆满成故。
妙观察智
住持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无碍辩才说诸妙法。
成所作智。
示现种种,引诸众生,令入圣教。
此中不取第九。
此恐应作彼,今是取第九。
【玄】驾乘阗门而出。
以圆教门,出生死苦。
黄衣满路
人或议之,衣何故黄?今详地狱黑色,饿鬼青色,畜生赤色,修罗黄色。以讲者多慢,自恃陵人,成修罗业。
三,大乘。
光明玄云:运荷名乘。理性虚通,任运荷诸法,名理乘。智随于境,如盖随函,名随乘。得果得机,名得乘。
翻名解义
彼云摩诃袒持陀罗尼,翻为大秘要。方等者,或言广平,今言方者,法也,种种方法四门入凉池。
应云八千,即持品。
旧经误作八十人,故章安云八千。今录彼疏,以校今签。疏云:八十者,一云应言八千,如持品中八千得记者是也,出经者误为八十;二云外国有八十人受记,此文不来,故无;三云此非人数,乃是指于诸老声闻,年已朽迈,于法华中得信解。八十年者,谓年八十也。
如前释众生法,及止观十如,亦皆破者。
众生法中引经云:为令众生开佛知见,众生若无佛知见,何所论开?又广解十如中云:唯佛究尽,岂非佛性?止观中云:世间人可笑。以涅槃明佛知众生有佛性,判为极常;法华明佛知一切法如是性,判为无常。岂可以少知为常,多知为无常?
经合譬意,譬无我等。
疏云:婴孩者,着邪常,故言得病。是女愁恼下,譬说无我之药,有三:一者、佛智观机,二者、得机设化,三者、断邪我。初文者,权智起悲,故言愁恼。觅无我机,故言求医。次良医既至,即得机施化。设三种药,譬无常、三修、三因。告女人下,断邪我。此中乳譬真我非时,故言莫与。苦味涂乳者,譬以无我覆于真我,如苦与甜,其性相违。其儿渴乏下,譬邪我病息。次明药销。真我缘起,故言渴乏。我、无我相违,故言毒气。无我治邪,邪消药息,故言药消。洗乳者,譬真我教与如来藏。我是佛性者,一切众生悉有真常我性。
言无子者,有四义。
曾捡本论,论只云稽首智度无等佛,若今签文引无子四义。尝捡印本官经并诸处藏中写本,经音、论音并不见,今藏中经论释音是行陷出。更别有智升法师撰开元录二十卷,圆照法师撰正元录三十卷,又有人撰龙龛手鉴,若今藏中释音不见。此四义者,或在升、照二公录并手鉴中,明不定。
体悟无生理,名为无子。
若更有种子,何谓无生?
佛最居长
六、人犹有烦恼种子
无明蔽中无,有智慧种子,
若释众生,则可云无有智慧种子;今赞佛智,只应云智慧中无无明蔽种子,未详。
等觉照寂
顺自行照寂,顺化他寂照,亦一往耳。
此则具如生起中意。
生起中云:实相之境,本自有之,故最居初。解理生智,智为行本,智行及境,三法为乘,登于诸地,乃至眷属行行,开佛知见,得大利益。
具如行妙初说。
文云:此之妙行,与前境智,一而论三,三而论一。前境说如法相,相亦具三,名秘密藏;前智是如法相解,解亦具三,如面上三目;今行是所行,所行如所说,行亦具三,如伊字三点。
【玄】但以世间名字四悉檀中,而论感应能所。
前四签,已引止观化他境中四性破计。
五百群贼
钞劫为害。波斯匿王捕获已,各挑两目,贼称佛名,遂有凉风吹香山中种种药气,遂得眼见如来。
三假四句破竟。
破因成假四句者,为因感故应,不因感故应,为共、为无因故应?又为因应故感,不因应故感,为共、为无因故感?上来以四句推因成假,虽假不可得,现见感佛之心,念念不断,执而起着,更于相续假中,旧经云:为当前念灭后念生,为前念不灭后念生,为共、为无因?若相续假中推捡不破者,转入相待假中推之。何者?推相续假虽不可得,犹计有心待于无心,更须推云:为待无心生心,为待有心生心,为共、为无因等。
【玄】如上、中、下,根、茎、枝、叶。
疏云:信根、戒茎,定枝、慧叶,小根人、天,中根二乘,大根菩萨。
鬼中有一。
须论感佛也,或有宿善闻法,待舍鬼报,死地狱中,机方可发。
发有远近
若上有下机、佛机,至菩萨界发者近,至地狱界发者远。若下有上机、地狱有佛机,至鬼界发者近,至菩萨界发者远。
下果求于上果
地狱果重,鬼等果轻,乃至佛果殊妙,故上求。
下因发于上因
三恶因中,回求戒善,发人天因;观空假中,发三乘因;乃至人天三乘,次第迭论,发于上因。
若约化他。
菩萨化他,亦成自感,故等觉十地已还,皆以善恶相带为机。
二十五,三昧中四意。
一、诸有过患,二、本法功德,三、结行成,四、慈悲破有。今文有本法功德,文云修无垢三昧是也。又有慈悲破有,文云拔地狱黑业苦。若据玄文,有黑业恶、见思恶,则非无过患也,故签云略无耳。
与变易苦
五、人沉空为乐
判不同相对二门
一、苦乐与三昧慈悲相对。二、机关等相对。约机判粗妙者,九界机粗,佛界机妙。约应判粗妙者,三佛应粗,圆佛应妙。此之二门,亦无出十界机应粗妙。
余之二门
谓三十六句相对,并别圆相对二门也。三十六句中,宜显有人天。三教机则粗,佛界机妙。又别粗圆妙,玄中不判。
不言接别。
止观中,为成观故,但以界内理接界外理。
【玄】四微
色香味触
诸法般若,三十六句。
彼云:诸法生,般若生,诸法不生,般若不生,诸法亦生亦不生,般若亦生亦不生,诸法非生非不生,般若亦非生非不生。初句更开为四者,谓诸法生,般若生,诸法生,般若不生,诸法生,般若亦生亦不生,诸法生,般若非生非不生,二三四句,各四亦尔,是十六句。次说般若生,诸法生,般若生,诸法不生,般若生,诸法亦生不生,般若生,诸法非不生,又般若不生,般若亦生不生,般若非生非不生,各开四句。
释签卷第七
树不作念:若取枝叶,及皮身等,
经中合法,只云: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能除一切众生恶业、四波罗夷、五无间罪等。若枝、叶等,经中不合。疏云:旧云:根譬法说,叶譬譬说,取身譬理味,取皮譬文言。
后二寄名数中辨。
二谓次第虚实。
【玄】鼻最委悉,取其互用。
鼻闻香知好恶,睹天宫则鼻有眼用;读经说法闻香能知,则鼻有耳用;诸树华果实及苏油香气闻香能知,则鼻有舌用;乃至染欲痴恚闻香能知,则鼻有意用。
十种六根
且如眼根,五眼之外,更加智眼、光明眼、出生死眼、无碍眼、一切智眼,是为十;余根亦尔。
无记化化
大论:问云:释迦化作无量千亿诸佛,云何一时能说法耶?答:如来变化无量三昧,不思议力故,无量百千一时语默。声闻之人,化不作化,是故灭后不留化事。如来灭后能留化事,如佛无异,故云化复作化。
饿鬼状出大论
第十六云:饿鬼中饥渴故,两眼陷,毛发长,东西驰走。欲趣水时,护水神以铁杖逆打。设无守神,水自然竭。或时天雨,雨化为炭。或有饿鬼,常被火烧,如劫火时,诸山火出。或有饿鬼,羸瘦狂走,毛发蓬乱,以覆其身。或有常食屎尿,涕唾呕吐。或至厕边,伺求不净。或形如烧树,咽如针孔。或有自破其头,取脑而䑛。或形如黑山,铁锁锁头等。以先世恶口,好出粗言,加被于人,人皆憎恶,见之者如仇。以此罪故,堕饿鬼中。彼文又连示地狱状也。奉请捡读,一者可以畏慎,二者可以起慈悲心。
三品戒。
毗拔律云:若发心我今求道,当救一切众生,众生皆借寿命,以此事受,是下品;软心虽得佛戒,犹非上胜,云何中品?若言我今正心向道,解众生疑,我为一切作津梁,亦能自利,复能利他,受持正戒,云何上品?若言我今发心受戒,为成三聚,趣三解脱门,正求泥洹果,又以此法导利众生,令至涅槃,令法久住。
各各对之,为上中下。
第三云:持事戒有三品:上品天报,中品人报,下品修罗报。又中品有上、中、下,即四天下人。又上品有三,谓诸天各有品秩。又持理戒,空、假、中三,各有三品:空三者,下声闻,中缘觉,上通菩萨;假三者,下三藏菩萨,中通出假菩萨,上别菩萨;中三者,下别菩萨,中圆菩萨,上唯佛具净戒。
应言上上品乃至下下品乘。
圆上,上别,上通,下藏,下下。四品对二乘者,通缘觉上上,通声闻上藏,缘觉下藏,声闻下下。
无孤起事重颂事
二颂之中非全无事,今克取二颂中所不颂者,如伽陀第四义,谓随事克分别是。
櫰。
息羊反。
次颂意下,释释。
多一释字
【玄】一切诸佛还本国时。
大论三十三释目多伽云:净饭王令五百释出家,将至舍婆提城,令身子度后,将还本国等。诸佛二字恐非。
攫。
论音云:古麦反,谓以爪护持而取肉也。
[卯/貝]
莫候反。易财也。
【玄】作赤目鱼,施诸病者。
大论云:过去世时,人民多病黄白痿熟。菩萨尔时身为赤目鱼,自以其身肉施诸病人,以救其疾。
救于泫溺。
大论云:昔菩萨作一鸟身,在林中住。见有一人,入于深水,为水神所炫。水神炫法,着不可解。鸟知解法,至香山中,取一药草,着其炫上,绳即烂坏,人得脱去。今玄文作泫,是胡犬反。论中作炫。论音云:应作罥,古犬反,取兽绳也。论云烂坏,知是绳。
本起因缘等。
论云:本起因缘经、云经、法云经、大云经,各十万偈。
及喻疑中辨。
彼云:若渐开出四,如开拳为指,唯指无拳;合四为渐,如合指为拳,唯拳无指;存渐则教唯有四,没渐则教唯有七;俱存必一边无体,立八则体狭名宽。
微尘数品
品应作偈。华严论序云:经有三部,上一部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一部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一部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龙树尊者因游海藏,观前二部非世所传,乃诵后部,归于五天。
若初诠法性,恐增邪倒。
本计自然,若最初谈法性自天然,而增其自然计。
二处菩萨
和融二处文也。初云正诠思议之俗,此俗与二乘合论;次云若为三藏菩萨,思议俗是离辨。二文虽少异,俱俗正真傍,故特言之。
余例初句,思之可知。
净名疏释云:三藏明粗细五阴,此是苦非苦义;衍门体达本无粗细之苦,妄见故有,体有即空,不见苦相,名无所起,即是苦义。三藏明生法二空,此只是空非空义;衍门体达即真如实相,不须破折,是真空义。三藏明人无我,只是无我非无我义;衍门实相真空,本来无有,我与无我,本来无二,无二者即无性,无性之性,即真无我义也。三藏所明以有还无,名寂灭涅槃,此是寂灭非寂灭义;衍门明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即大涅槃,即真寂灭义也。本来无有生死,亦无涅槃生灭,真空不二之理,即是真寂灭义。
何故结句皆归四枯,言是无常等?
此并疏中文意也。彼答云:若破真入中,结真成枯,中自成荣。如涅槃明二鸟双游,常无常俱,真无常义,不得离常。
渐如旃延。
净名以通教五义诃旃延,故云渐。
顿如空生。
经云:若须菩提不断痴爱,亦不与俱,不坏于身,而随一相,不灭痴爱,起于明脱,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乃可取食。此是以圆诃,故名顿。
二鸟双游
如下第十签注引:
一俗随三真转
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为真,此俗随通真转。又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不空共为真,此俗随别真转。又幻有为俗,幻有即空不空一切法趣即空不空为真,此俗随圆真转。
真只有二:
空真中真
观心十二部经
或有人闻而未见,今略节之于此。彼云:观心即空假中,便是直说,名修多罗。重复观心即空假中,便是祇夜。观心即空,发一切智即假,发道种智即中,发一心三智幻,是和伽陀受记。观心即空,假中亦空,观心即假,空中亦假,观心即中,空假亦中,名不重颂。观心即空假中,三无差别,非前思后觉,名无问自说。观一念心,必托缘生,即空假中,名因缘生。住灭三相,在一心中,即空假中,亦复如是,名譬喻。观心即空假中,性德之理,亦即空假中,修德始末,亦即空假中,名本事。观心即空假中,地狱已上,乃至诸佛,即空假中,名本生。观心即空假中,横周法界,竖彻菩提,名方广。观心即空假中,复是未曾有。观心即空,从缘生故,众缘无生,是故即空。何故即假,名之为空?空但有字,字是假设,故空即是假。假之与空,不出法性,法性即中,即空故不当,即假故不断,即是中道。如是研核,名为论议。
能,谓眷属。
谓应作为。
愿为马载。
过去劫中,佛为国王,太子在山修道。时天帝释化为猕猴,谓太子曰:善哉!若太子得佛之时,吾乞为马载。
亦如大拿太子。
佛昔为大拿太子,好喜布施,被父王摈出,置檀特山中。有一道人,名阿周陀,年五百岁,太子礼之。陀乃问曰:欲何所求?太子答曰:求摩诃衍。周陀曰:太子若得无上道时,我作第一神通弟子。即目连也。拿,女猪反。
【玄】调达是宾伽罗。
文在大乘论。
阿阇世,是不动。
普超经说:阇世从文殊忏得柔顺忍,命终入宾叱罗地狱,即入即出,生于上方,得无生忍。弥勒出时,复来此界,名不动菩萨。
萨遮尼干,是大方便,
萨遮尼干经云:我佛国土,有诸外道尼乾子等,皆是如来力故,为欲示现不可思议方便境界故,诸外道皆是住不思议解脱门。
波旬!
翻为恶者。
【玄】蹴
子六反。
【玄】普现菩萨。
经中普现,色身菩萨。
道品不同,各开三脱。
止观云:三十七道品到无漏城,城有三门。藏三门者,苦下无我空,是空门;灭下四行,是无相门;集道下八行,苦下二行,是无作门。通三门者,苦集如幻化,即空门;知空无空相,即无相门;空相虽无,犹计观智,既无能所,谁作空观?名无作门。别三门者,从假入空,名空三昧;知空非空,出假化物,无复空相,名无相门;进修中道,不求中边,名无作门。圆三门者,一空一切空,不见四门分别之相,非真非缘,无谁所作?
亦如止观记,兼引楞伽经。
彼云:若就观行明五逆者,五法逆世,故云五逆。楞伽云:杀无明父,害贪爱母,断睡眠怨,坏阴和合,断七识身,若有作者,现证实法。
业愿通应,莫不观心。
业生观者,三观之业,资显法身。愿生观者,心数即空、假、中,与中道合。神通观者,三一难思。应生观者,谛智相冥,一一即空、假、中,是业等托事观。
对事立称,观道不专。
约法门观心者,如方便父、智度母,正是约心。但以所问父母、妻子,乃至车乘等,事境既多,观不专一;若专一者,于一事中,专空、假、中。
横竖不及
迦叶领解,只领二乘,况十法界同成佛道,余八法界都不涉言,是横所不及。又七方便从浅至深,皆入实智,余五方便都不在言,是为竖所不及。
阿鼻想:
有。云何鼻旨梵音楚夏耳,华言无间又无遮又无救?
黑绳
先以黑绳拼量支体,后方斩锯。又谓彼有情业感铁锁,状如黑绳锯解。又彼有情筋脉,皆化作黑绳锯解。
众合
彼之有情,众多苦具,俱来逼身。又彼有情,将受苦时,周匝有山,一时合逼,故名也。
八。增皆十六
八捺落迦,四面门外各有四,所谓煻煨等四。
一、煻煨
谓热灰也。煻煨没膝,有情入彼,才下足时,皮肉与血,并皆焦烂,举足之时,又平复如故。
二、屎粪
此狱屎粪,满中有虫,觜利如针,穿骨食髓。
三锋刃
此狱仰布刀剑,以为大道。有情下足时,皮肉碎断。又有剑叶林,风吹剑叶著于身,骨肉零落。有剑刺林,林有铁刺。彼诸有情逼上树时,其刺向下;逼下树时,其刺向上。其刺铦利,才刺支体,心肝分列,诸铁觜虫奔争食之。
四烈河
此狱满中热,咸水有情入中,浮没蒸煮,骨肉靡烂,如大镬中满盛灰汁,煮豆米等,猛火下燃,豆米在镬,回转不停。
增
释:四狱增也。谓增满热咸水故。煻煨增,谓增满煻煨没膝故。屎粪增,谓增满屎粪泥故。锋刃增,谓刀剑林、铁刺林、剑叶林增故也。
哳咤
哳,音哲。咤,陟加反,又陟嫁反。以寒甚,口不能开,但作哳咤声。臛臛亦尔。
八圣种
前已笺。
若成就地狱。
如有机在地狱中方可发者,圣人亦令谤法堕地狱,如胜意之缘。
及坏非想。
非想有漏,修无漏王三昧方坏耳。
前三具如正法念。
不杀戒生四天处,不杀不盗生三十三天处,加不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