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丘沙门有严注。
释签卷第四(六纸玄三十九)
亦须遍集。
集应作习。
具如止观记,料简同异。
记引大论云:下地诸惑,因地未断,至树下时,以九无碍、九解脱,合为十八;八忍、八智,合为十六,为三十四心。是俱舍顿断之意也。婆沙云:下八地惑,初修禅时已断,唯非想地九品全在(云云)。俱舍、龙树,俱不应误。俱舍取修禅时已断惑竟,不复更断。智论依余部,虽有漏断,未名为断;至树下时,俱断非想,八地俱得名为无漏也。
如止观第五记。
只是化他境中四悉檀各破四性之文耳。如世界中破性者,彼云:或说心具一切法,如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或说缘生一切法,如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或说因缘共生一切法,如云:水银和真金,能涂诸色像。或言离生一切法者,如云:十二因缘非佛所作等,其性自尔。余三悉檀各破亦尔。
但缘六道中,可爱十如等。
六道中,且如三涂,以表苦为相,恶报为性,摧折色心为体,登刀入镬为力,此皆苦耳,又可名爱耶?今言可爱者,只是贪爱五尘,能招三途之果,果中说因,故云可爱也。言可憎者,嫌恶五尘,起嗔恚心,亦招恶果,此亦果中语因耳。
故斥通无。
偏教无谛,是权故无。
超越三昧。
能超诸地,自在入出:一、超入三昧,离诸欲恶入初禅,从初禅超入非非想,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从灭受想起还入初禅;入二、三、四禅亦如是。二、超出三昧,次第亦尔。
初二文者。
多二字。
若不转粗成妙。
多不字。
化他之权,意亦如是。
虽云我亦如然,化他之权,终非自行之权。
震地逸敷
雷声震地而不闻,锦绣逸敷而不见。
【玄】通经之论,岂得为妙?
下文指中论,兼别含通,故为粗。
权实俱立
既云施权故立,则化他之权及化他之实二俱立也。俱破者,化他权实并为所废故。
若开若会。
约理则权实俱开,约行则权实俱会。
烦恼障及智障,具如止观第六。
彼云:空假二观,当彼破惑,名之为智。今望中道,智还成惑,此惑是中智家障,故名智障。又中智不废,故名智障耳。
六界十如结,摄一切异名。
如是相摄十二因缘中行有,如是性摄无明爱取,如是体摄名色乃至老死,如是力摄无明爱取能生业力,如是作行有能为苦作业,乃至如是报摄行有招名色。报摄四谛者,相性摄集,体摄苦,作力因缘又摄果报及苦。摄二谛者,六道十如摄四教之俗等,具如下文诸境开合。
【玄】圆权则通。
照不思议十二因缘生是俗,照不思议十二因缘灭是真。真俗不二,生灭同时耳。
于一一大,开为四句。
若谓地是有,有即实,实是坚义;若谓地是无,是亦有亦无,是非有非无,皆是坚义。今明毕竟不可得亡,是坚性也。水性不住,谓水为有,有即是住;乃至谓水是非有非无,亦即是住。今不住有四句,亦不住无四句。风性无碍,谓有四句是碍。火大不实,火不从自生,乃至不无因生,本无自性,赖缘而有,故言不实。观色既尔,受、想、行、识一一入于如实之际。
遇善知识,受如法教。
二句下各有一难字。
无尽转解脱火
转字误,应作轮。彼经云:婆罗门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无尽轮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大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