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水沙门 怀远 录

二破妄显真二初责躬遭难。

△请益则起者彼文云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注云益谓受说未了欲师更明也。

△更端则起者彼云侍坐于君子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注云谓异问之端倪故敬而起对也。

△儒有居与汝言者论语孝经皆有斯语。

△从法空体者表法说也即不动真际示十界身普益众生也。

△肉袒者即西国以卑见尊之礼也。

△覆左露右者表覆权显实也。

△荷大法等者荷即担荷也自证非权非实之理即是自荷也能起而权而实之化即荷他也今阿难自荷荷他同入秘密藏中非重担耶。

△胡跪者效胡人而跪也。

△地能生养万物故表理也。

△合掌表权实相即也。

△冥符契合也。

△俾悟入者智度大海信为能入。

△斛饭子者斛饭即净饭次弟也然有经中又云阿难是白饭王子故彼文云尼休王有四子一名净饭王有二子一名悉达二名难陀二名白饭王亦二子一名阿难二名调达三名斛饭王亦二子一名摩诃男二名阿那律四名耳露饭王亦二子一名䟦提二名婆敷各随经论出也。

△见惑除者已断八十八使见惑得初果也此惑能障见道故云见惑即真见道所断之惑也又见即是惑因邪起见故。

△俱生在者犹有十使思三界分为八十一品断之此惑障于修道以难断故分为九地欲界一地自分九品谓上上品能闰两反生死上中上下中上各闰一反生死中中中下共闰一反生死下上下中下下共闰一反生死此九品共闰七反生死即七往天上七来人间若断前六品尽证斯陀含果断下三品尽证那含果余有色界四地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色界四地空处识处无处有处非非想处地地各分九品八地共有七十二品若断尽即证罗汉也。

△大教所指示处者即一实相印也即今经所显如来藏理也有本作诣字者诣至也即不知真际至极处也。

▲二请示修行。

△奢摩他路者教能诠定即教为定之路也定能显理即定为理之路也今请说妙定即因教为路而得发定即奢摩他之路若即指定为路是奢摩他即路单言止者圆融之定即一具三也。

△阿阐提此云无信根亦翻无欲谓不乐欲涅槃也由无信故不能成就善法故曰焚烧善根故知万善以信为首是入法之根本众行之先容华严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左传云信不由丧质(智音)无益也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芼苹繁蕰藻之菜潢汗行潦之水可以荐于神明可以羞于王公今此人拨弃世出世间因果永灭善根故曰阐提亦翻多贪谓贪乐生死不求出离也。

△五体表五蕴。

△地表实理即表以智照五蕴空证圆常理也。

△翘伫者翘悬也伫待也悬悬待望如来如来慈音开示诲教也。

二如来现瑞。

△法利者将示如来藏心无上法利也。

△声色用中无非智体者声色之用皆从无漏智性显发故得若声若色当处绝待全是本智即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古师云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

△种种者青黄等色表众德也。

△三世间者众生世间五阴世间器世间佛为总化之主故曰佛世间也。

△不离本觉者迷本觉故为三世间世间无性即是本觉也。

△无明坚厚土石成形者无明坚厚似土石之坚确也又内由坚执外感土石之形智定镕时无不亡泯百年之暗一灯尽除。

△拔除也。

△六种如华严者谓吼击震起动踊一一各三吼遍吼等遍吼余皆仿此即十八变也。

△六情妄隔等者由众生六情妄隔故外感国土差别本智或融讵能隔别故曰开现或可六根取境各各分限所谓听不出声见不超色等似国土之殊形也一相若反六用通同似国土开现也。

△谁为自他者智起则物物咸真理显乃高下无别。

△因果不二者九界即佛界也。

△无明即明者迷之生死无穷悟即廓尔解脱迷则三道流转悟则果中胜用又三千在理同名无明三千果成咸称常乐故云皆住本国然今现土土是寂光以表大众将取三德真土以此经正显如来藏体三德妙常故也七既如是身亦非低尊特说经无所惑也。

△第三末经是此所表者下云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累十方宁有方所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等。

三正为开示三初总斥不了。

△常等四倒者此无常计常不乐计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此凡夫众生着荣四倒二乘不知本具常乐我净而但着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之枯四倒也。

△无始无明等者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由法牵生分别事识起惑造业网以为种。

△种必有果者由贪爱烦恼为能熏本识为所熏故得业惑种子起成现行盖是过去造业为因招感现今苦报为果于苦果身中又造种种业因招引当来苦果故云子子相生等斯则过去二支因现在五支果现在三支因未来二支果三世轮回无有断绝如线贯珠也。

△经云即涅槃经也本识为法因诸法即为果此诸法必依藏本识中故曰诸法于识藏由诸法作本识因本识得生即为果此本识必依藏诸法中故曰藏于法亦然此则本识能为诸法因亦为诸法果诸法能作本识因亦为本识果故云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也一蔀生三子喻惑业苦不相离也起惑必造业业必招苦理如然也起信云动则有苦果不离因。

△五道即三途人天。

△心行理外者背中道故迦叶云我等自此已前皆名邪见人。

△杀者能杀法身慧命故。

△通途即大达也即失妙奢摩他路也二乘教理迂僻故云幽径。

▲初示妄源。

△无始者无初始也从来未曾悟故说妄无始斯七种生死中名流来生死此不可穷诘初际。

△攀缘者攀外六尘于内分别也下云聚缘内摇趣外奔逸造业受报尘沙劫波莫能遏绝者无不由此攀缘妄想以为其本保爱此法为自性者深为误也经云若有一法胜过涅槃我亦说为如梦如幻何况执此虚妄相想为身心也。

△吁叹声也然则法无彼此得失在人如人览镜不观镜体团圆内外明洁却取像之去来以为镜者误之甚矣今所斥者有斯人也苟能体像是全镜之像则无像而不是于镜镜是全像之镜则无镜而不具于像此则法界圆融本来俱现即是无始菩提元清净体若得此意方见佛之本怀方免偏指之失方于行者不远而得矣。

▲二示真源初正示。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者性德三因也无始者本具也本有性了因故云菩提本具性缘因故云涅槃本具性正因故云元清净体如斯三德性本具足非新非故无去无来但迷时全修在性故即三道流转悟则全性成修故则果中胜用岂同权宗说菩提心是无常耶。

△识精者精者拣粗为义即梨耶也然此识体即是无常故曰元明又识精者心性也。

△能生者由斯理性三德不守自性随其染缘成九界法事法既起真性即隐而不彰故曰缘所遗者如迷东为西东即为西所覆也。

△对法经即阿毗达磨经也。

△界者性也。

△一切法等者十界所依故故起信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此心若随染缘即有六道依正之法随净缘即有涅槃三德之法。

▲二斥迷。

△含褁无余者寂照含空故也华严云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

△日用罔知者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

△持珠乞丐者妙经云譬如有人至亲友家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是人醉卧都不觉知往至贫里求乞衣食等彼明结缘下种之后为无明酒醉脱着二乘驰流五道自亡法财不能取用此明本有当心不能认得抂入诸趣也。

△怀宝迷邦者论语中文阳货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意谓孔子有才知而不仕是怀其宝也善于治国之道不执政事是迷其邦也意欲夫子仕我故答曰诺吾将仕矣今借彼语以况本有圆常之性而不认取却自流迸五道栖栖不及谁之过欤。

△踬困也。

二正权真妄中四别推心见。

△汝目可见者疏二解一以目为所见意云汝目在汝面上显然令我可见二以目为能见故云目实可见我奉相。

△固执既深者自无始来确执此心为己心性沙数算之不及故曰河沙叵算。

△相想者相即六尘想即分别妄心第六识也此是虚妄相家之想也。

△惑者迷也相起性隐故云惑汝真性然全所覆为能迷也。

△嫡生者正后所生也又嫡亲也非螟蛉也。

二显示真心疏二初示心体。

△真心之体本周法界者体量也。

△非妄非真绝言离相者离过也。

△能摄一切等体德也。

△非妄非真者是非双绝也中论云若法为待成是法还成待等下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等。

△绝言等者论云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下云非风非火非六根非十八界非智非识等斯则口谈辞丧心缘虑亡也能摄一切等起信论也。

△世间即六凡。

△出世即四圣此则十界依正不离自心也下云一切世界因果微尘因心成体又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

▲初举义标门。

△三大者体相用也。

△二门者即真如生灭也此二门即寂照二法照故三千俱假无一法而不立寂故法尔空中是法咸泯寂照平等即是一心初真如门即一心之体照而常寂也即泯相显实门唯就理说即顿教义一切事法到此门中无不真实如众器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