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宝华山弘律沙门 读体 集
第七十一拒谏难问戒
若比丘。余比丘如法谏时。如是语。我今不学此戒。当难问余智慧持律比丘者。波逸提。若为知为学故。应难问。
缘起 佛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中。时阐陀比丘。余比丘如法谏时。作如是语(按僧祇律云。我今不随汝语。我若见余长老寂根多闻持法深解。我当从咨问。彼若有所说。我当受行)。诸比丘闻。中有乐学戒者。嫌责阐陀。白佛结戒。由违谏事不忍烦恼。制斯学处。
释义 文分二节。若比丘下明其所犯。若为知下明实学随开。律云。如法谏者。如法如律如佛所教(此谓吐语。皆如法律。存心本为利人)。作是语我今不学此戒者(然非实不学戒。而作抗逆语者。意欲拒彼之谏言。先缄其口也)。难问者(谓以巧言诘问于他)。智慧者(智即是慧。若分别说。智知也。慧见也。又决定审理曰智。造心分别曰慧)。持律者(谓严持佛制善闲律藏)。为知为学者(谓欲广博深义。乐修梵行者。斯则应当难问。通达明了以便习行可免无罪)。
结罪 是中犯者。若说而了了。波逸提 说不了了。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心存违谏。二口出抗言。三说解了了。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彼比丘痴不解故。此比丘作如是语。汝还问汝和尚阿阇黎可更学问诵经。若戏笑语。若独语。或梦中语。或欲说此而错说彼。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此戒大乘同制。
附考 律摄云。有五种人。不应为说毗柰耶藏。谓性无所知。强生异问。或不为除疑而问。或试弄故问。或恼他故问。或求过失故问。
第七十二轻诃说戒戒
若比丘说戒时。作是语。大德。何用说是杂碎戒为。说是戒时。令人恼愧怀疑。轻诃戒故。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有众多比丘。集在一处。诵正法毗尼。时六群自相谓言。彼诵律通利。必当数举我等罪。乃往语言。长老何用此杂碎戒为。若必诵者。当诵四事及十三事。余者不应诵。若诵者使人怀疑忧恼。诸比丘闻。中有惭愧乐学戒者。嫌责六群。白佛结戒。此是性罪。因轻毁事不忍可烦恼。制斯学处。
释义 律云。说戒时者。若自说戒时。若他说时。若诵时(自他说戒。谓布萨之时。诵戒乃读学之时)。杂碎戒者(善见律云。从二不定乃至众学。是名杂碎 萨婆多论云。结此戒者。为尊重波罗提木叉。为长养戒故。为灭恶故。以十二年前佛常说一偈。今说五篇。名为杂碎戒。又有云。除前二篇。后三篇名杂碎戒也)。说是戒者令人恼愧等者(此乃叙述其情。彰忧恼状。由自犯过故。闻他说戒。情生不喜。由不喜故。恼闷交胸。名之为恼。追悔所犯。名之为愧。不能自决其忧恼。名之怀疑。何用说此杂碎为一句。正是轻诃戒相也)。
结罪 是中犯者。若说而了了者。波逸提 说不了了者。突吉罗 若毁呰阿毗昙。及余契经者。突吉罗。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自欲覆罪。二令他废学毗尼。三所毁是比丘戒。四说而了了。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语言。先诵阿毗昙或契经。然后诵律。若有病者须差。然后当诵律语。令先勤求方便。于佛法中得果证。后当诵律。不欲灭法。故作是语。或戏笑语。或梦中语。或独语。欲说此乃错说彼。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五分云。若欲令人远离毗尼。不读不诵。而毁呰者。波逸提 若欲令波罗提木叉不得久住。而毁呰者。偷兰遮(此摄上品独头偷兰。与破法轮僧同科。应于一切僧中求悔)。
毁呰经。亦如是 毁呰余四众。及在家二众戒。突吉罗 比丘尼毁呰二部戒。波逸提。毁呰五众戒。突吉罗 若恐新受戒人生疑废退心。教未可诵戒。不犯(本律毁呰经论结突吉罗。五分结偷兰者。在存心灭法之差别也)。
此戒大乘同制。菩萨戒本经云。若菩萨如是见。如是说言。菩萨不应听声闻经法。不应受。不应学。菩萨何用声闻法为。是名为犯众多犯。
引证 萨婆多论云。何以诃戒经罪重。余经罪轻。以戒是佛法之平地。万善由之生。又一切佛弟子皆依而住。若无戒则无所依。又入佛法之初门。若无戒者。无由入泥洹城。又是佛法之璎珞。庄严佛法。是故诃毁罪重。
善见律云。若学毗尼者。一身自护戒。二能断他疑。三入众无畏。四能伏怨家。五令正法久住。下至五比丘解律在世。能令正法久住。若中天竺佛法灭。边地有五人受戒。满十人。往中天竺。得与人具足是名令正法久住。如是乃至二十人得出罪。是名令正法久住 又持律有六德。一者守领波罗提木叉。二者知布萨。三者知自恣。四者知授人具足戒。五者受人依止。六者得畜沙弥。若不解律。但知修多罗阿毗昙。不得度沙弥。受人依止。以律师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
第七十三无知戒
若比丘说戒时。作如是语。我今始知此法。戒经所载。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余比丘知是比丘。若二若三说戒中坐。何况多。彼比丘无知无解。若犯罪。应如法治。更重增无知罪。语言长老汝无利。不善得。汝说戒时。不用心念。不一心摄耳听法。彼无知故。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六群中有一人犯罪。当说戒时。自知罪障。恐清净比丘发举。便先诣诸比丘所语言。我今始知此法。乃至戒经中来。诸比丘察知其故。白佛结戒。由不敬事乱心烦恼。制斯学处。
释义 文分三节。若比丘下明诈言逃过。余比丘下是证其虚诈。彼比丘无知无解下明无益结犯。我今始知此法戒经所载者(由其自有所犯故。作如是不实之语。诈言云。今日始知四弃。乃至七灭诤法。是戒经所载。半月半月一说。皆从戒经中来。意谓一往不知。或免其过耳)。余比丘知是比丘。若二若三。说戒中坐。何况多者(谓清众之中。知彼于布萨日。共集说戒。曾经二三次者。应当知其戒相持犯。何况尔等过二三次。多经布萨而云今日始知。其言诈矣)。无知无解者(不识戒相。名曰无知。不别罪义。名曰无解)。若犯罪应如法治。更重增无知罪者(谓不以不知故获免。当如所犯罪治之。复更重增一不学戒无知罪)。长老汝无利不善得者(此是劝诫之言。谓不精攻止作。不得持戒之利益也)。汝说戒时不用心念者(谓不善作意思惟也)。不一心摄耳听法者(谓由不善作意故。不一其心。以不一其心故。耳缘他境。由缘他境故。不能采听法音也)。彼无知故者(此句结明所犯。谓由轻慢心。不学毗尼。是故重增此一无知堕罪 萨婆多论云。实先知。言始知。犯妄语堕。此中正结不专心听法罪也)。
结罪 是中犯者。若自说戒时。若他说时。若诵戒时作是语者。波逸提(诵戒时。拣非布萨日乃闻众学诵时也) 若不与彼罪者。突吉罗(此治清净作法比丘也)。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多次在座而轻戒不听。二自知犯罪而复讳不露。三诈言始知。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未曾闻说戒。今始闻。若未曾闻。广说。今始闻。若戏笑语。若独语。若梦中语。欲说此错说彼。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律摄云。长净时作不知语。或由烦恼。或由忘念。若睡眠。若乱意。随一一戒不听闻者。皆得堕罪 若闻苾刍尼不共学处。作如是语。得恶作罪。若共学处。便得本罪 若老耄无所识知。依实说者。无犯 长净之时。应令纯熟善诵戒经者。为众诵之。先鸣犍椎时。诸苾刍应自忆罪。如法说悔。然后赴集。
僧祗律云。受具足已。应诵二部毗尼。若不能者。当诵一部。乃至若复不能。当诵初篇戒及偈。布萨时应广说五篇。乃至若复不能。当诵初篇及偈。余者僧常闻不诵者。越毗尼罪 僧中应使利者说。余人专心听。不得坐禅及作余业。若于四事。乃至七灭诤法中间。随不听。随得越毗尼罪 一切不听。波逸提 此罪不得趣向人悔。当众中持戒有威德人所敬难者。于前悔。前人应诃言。长老汝失善利。半月说波罗提木叉时。汝不尊重。不一心念。不摄耳听法。诃已波逸提悔过(此中制意为呵一人。以警策众人。治一人无知不学戒。而令众人敬信毗尼。乐学戒故。所以必在众中。向戒德威严敬近难者前悔过也)。
此戒大乘同学。
第七十四违反羯磨戒
若比丘共同羯磨已。后如是言。诸比丘随亲厚以众僧物与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尊者沓婆摩罗子众中差。令典知僧事。彼以僧事塔事故。有人初立寺。初立房。初作井。而檀越设会布施。不暇往赴。衣服破坏。异时有施僧贵价衣。众僧共议。白二羯磨与之。六群亦在众中。后乃更作如是悔言谤僧。佛为结戒。因斗乱事不忍烦恼。制斯学处(僧祇律云。典知有九事。一典次付床座。二典次差请会。三典次分房舍。四典次分衣物。五典次分香华。六典次分果蔬。七典次知暖水。八典次分杂饼食。九典知随意与堪事人 典者主也)。
释义 文分二节。若比丘共同羯磨已明一众和合所作事竟。后如是言下明自违情反悔谤僧。律云。亲厚者同和尚阿阇黎坐起言语亲厚者。是。
僧物者。为僧故作已与僧。已许僧物。谓衣钵坐具针筒下至饮水器。与者(谓以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