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五、新撰本者,是近代诸师所集,凡十八科:第一、师初入道场礼佛,在佛边就座坐;第二、弟子入道场礼佛,胡跪;第三、师请三宝;第四、令起心念三宝,如在目前;第五、忏悔十不善业;第六、请诸圣作师;第七、请现前师;第八、师赞叹弟子能发胜心;第九、正乞是戒;第十、教发菩提心;第十一、问遮法(有十五问);第十二、想念得戒;第十三、发戒时立誓;第十四、受菩萨三归(以此三归发戒);第十五、师起唱羯磨(亦以羯磨发戒);第十六、结竟;第十七、师还坐劝学;第十八、说十重相,结撮赞叹,作礼便去。

○六、制旨受戒法,备有在家出家方法,文广不列也。

【注】此等易见,但列科而已。

△二追释总目又二

○初经总目

【疏】此经题名梵网。上卷文言:佛观大梵天王因陀罗网,千重文彩,不相障碍,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目,一一世界各各不同;诸佛教门亦复如是,庄严梵身,无所障碍。从譬立名,总喻一部所诠,参善不同,如梵王网也。

【注】因陀罗者,应云网罗幢因。以帝释之网在殿,梵王之网在幢。上卷云幢因,非因陀罗网也,写者之误。此由梵王既到佛所,佛因观见网目分明,不相障碍,故可为喻。诸佛世界,各各不同,互融互摄,即之立名也。又梵者,净也。以此净网,向生死海,摭人天鱼,可济彼岸。因之立名,意在此也。辩诸梵天,非今文意。

○二品总目

【疏】品名菩萨心地者,亦是譬名。品内所明大士要用,如人身之有心,能总万事,能生胜果,为大士所依,义言如地也。

【注】心字通法、喻。前文直以心、意、识三而言心者,从法释也。今文如人身之有心者,取总义以为喻也。地字从喻,取能生所作义也。亦可从法,约实相理地也。文中无之,义亦可通。或加法门者,藏目既无,疏乃不立。钞云:心喻能总,地喻能生。究而言之,性戒能总众行,意地能生胜果。

△三、别释说戒又二:初、能说人又二:

○初、通释二名。

【疏】卢舍那者,瑶梁经翻为净满。以诸患都尽,故称为净;众德悉圆,名为满也。释迦牟尼者,瑞应经译为能儒,亦云能仁,又能忍,亦直林。牟尼者,身、口、意,或云度沃焦,此是异说。华严名号品或名卢舍,或名释迦。今明不一不异,机缘宜闻耳。

【注】二、名翻译,疏已分明。舍那之名,从报身立;释迦之名,从应身立。牟尼身、口、意者,本行经翻为寂默,盖言三业皆寂默也。度沃焦者,众生流转,犹如焦石,五欲沃之,而无厌足,唯佛能度,故云度沃焦也。妙记第九,准旧婆沙以释也。新译华严,毗卢遮那与舍那不拣。记云:近代翻译,法、报不分,三、二莫辩。

○二、别定教主

【疏】释迦在第四禅摩醯首罗宫,说此心地品。寻文始末,有千释迦与百千亿释迦各接有缘,皆至舍那所受菩萨戒藏,然后各坐道场,示成正觉,覆述说法。

【注】华严教主,旧来诸师说义不定,或云报身,或云应身。予尝据此以断华严,乃生身尊特而为教主。今略示之,以三义辩:一、约身论本,二、约土定身,三、约机辩应。一者,夫言本者,乃有二意:一、垂迹之本,二、现相之本。垂迹本者,释迦迹身,从舍那本之所垂下,即指舍那为本。虽千释迦与千百亿释迦,有两重本迹。今从极说,但指台上舍那为本,故云卢舍那本身也。现相本者,却指释迦而为其本。盖以舍那台上之身,居实报土,何由可见?并因释迦树下成道,放光现瑞,见实报境界,得睹斯佛。如上卷云:释迦身放慧光,照此天宫,至莲华藏世界。其中一切世界,悉皆相视。乃至释迦即擎接此世界大众,至莲华台藏世界,见舍那佛等。以此考知,从本垂迹,却是舍那;从下见高,却由释迦。故指释迦为现相本。故经中云:还本源世界,阎浮提菩提树下。则树下释迦,亦得为本。源者,乃现相之本也。

二、约土定身者。今五时施化,在娑婆土中,西天竺国净饭王宫所生之身,悉达太子出家成道,首谈大法。经中显云:释迦初成道,在菩提树下,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华严经初亦云:在娑婆国中成道之初,即说此经。在菩提树下,即指此身为说经之主。一世界既尔,千百亿世界亦然,故指千亿释迦树下生身为华严教主明矣。台上舍那,乃实报土中说法教主。今辨同居娑婆世界,五时施化,说华严身,安得指实报土身为娑婆教主耶?况此戒疏明示之云:寻文始末,有千释迦各接有缘,皆至舍那所,受菩萨戒藏,然后各坐道场,示成正觉。覆述说法,凡有十处。此一段文,乃示华严教主之明文也。既云覆述说法,凡有十处,即华严经中七处八会。疏文乃以梵网与华严和会,梵网、华严同一教主,此乃千百亿中之一身,在此一娑婆说华严也,即指此身为此教主。净觉一宗不晓此意,夐指台上之身实报教主,而为此土说经之主者,若为议论

三、约机辩应。当如来成道之初,大机普集,在会之者,皆别圆人。机既纯大,应合尊特,即指树下文六之身。大机所睹,业识当情,佛从中道,感应而现。故此生身,即是尊特,而为教主。经中虽说十莲华藏微尘相海,乃是此土释迦放光现瑞,手擎此会大众,至台上舍那之所,传诵戒法,来此树下,为众覆述,说此相海广大法门耳。不可认所说之相,为能说教主。既曰覆述说法,则传来有自。具教眼者,应善分别。或谓妙句既云梵网别为一缘,安得以此为华严教主者,此有二据:一者以疏文据。疏云:华严文来未尽,前后席或不同,并由圣迹难思,随机异说。疏中以梵网、华严二经会同,文非不显。二者以记文据。据妙记云:为缘虽别,道理恒同。故知二经不可夐异。梵网教主既是树下初成之身,华严教主安得不然耶?约此三义,以定教主是生身,即尊特,此理甚明。岂可以藏尘生身,入灭有多少舍利,而为难耶?此唯四明建义,妙合佛祖之心,他所不及。顶山乃云:四明据树下,净觉据台上,皆得片意。又以四意定教主,全同儿戏,义无所归。如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