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憍陈如品下(卷第三十六)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晋沙门慧严、慧观、谢灵运重治。
陈如品之二
起卷是第六外道,文为二:初论义,后归伏。论义有二番:初番
复有梵志名净,作如是言:瞿昙,一切众生不知何法,见世间常、无常、亦常无常、非有常非无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问:众生何法故,起常、无常等六十二见?
佛言:善男子,不知色故乃至不知识故,见世间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佛答:不知色故,起常无常,乃至不知识故,起常无常等。夫言色者,先业为因,今世父母衣食为缘,虚伪假合,谓有常性,所以能起常无常等,乃至不知于识,亦起诸见。
次番
梵志言:瞿昙,众生知何法故,不见世间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更问:知何色、知何识故,不起诸见?
佛言:善男子,知色故乃至知识故,不见世间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
佛言:知色但是因缘和合,无主无我即无诸见,乃至知识亦复如是。
梵志言:唯愿为我下,二、是归伏。
梵志言:世尊,唯愿为我分别解说世间常无常。佛言:
善男子,若人舍故不造新业,是人能知常与无常。梵志言:世尊,我已知解。佛言:善男子,汝云何见?汝云何知?世尊,故名无明与爱,新名取、有。若人远离是无明、爱,不作取、有,是人真实知常无常。我今已得正法净眼,归依三宝,唯愿如来听我出家。佛告憍陈如:听是梵志出家受戒。时憍陈如受佛敕已,将至僧中为作羯磨令得出家,十五日后诸漏永尽得阿罗汉果。
文云:舍故等者,故名无明与爱,新名取有。解者为二:一云:无明与爱是过去,所以名故;取有现在,所以名新。爱是现在,那忽言故?乃强解云:由行得爱。此解不然。二云:若据烦恼,无明、爱为新;若据业者,取有为故。此亦不可。取是烦恼,那忽为新?无明、爱新,那忽属业?最为不可。又一解云:不须云过、现及烦恼、业,但论无明与爱,是起身本。取从无明、爱起,即是枝末,所以名新,无前诸失。上云:无明为父,贪爱为母,若尊敬此,死入无间。又云:生死本际,凡有二种:无明与爱。此岂非故?今约三世,现在望过去,无明是故;未来望现在,爱即是故。与观师同,又不失三世。文云:我今已得正法净眼,或法眼净。此应无异,特是左右之异。十五日后得罗汉者,悟有早晚。
犊子梵志下,第七,外道。文为三:一、缘起;二、论义;三、归伏。
犊子梵志复作是言:瞿昙,我今欲问,能见听不?如来默然。第二、第三亦复如是。
亦以默然为缘起者,不得例前表其儒雅,是故徐详,待三方答。
犊子言下。二、是论义。
犊子复言:瞿昙,我久与汝共为亲友,汝之与我义无有二。我欲咨问,何故默然?尔时,世尊作是思惟:如是梵志,其性儒雅,纯善质直,常为知故而来咨启,不为恼乱。彼若问者,当随意答。佛言:犊子,善哉!善哉!随所疑问,吾当答之。
此无自执,但咨正义,故因佛默,先问默意,次佛思默意,乃开问端。
次犊子言下,正论义。既无自执,但问正义。于中二:先问法,次问人。初问法中二:先问,次佛答。
犊子言:瞿昙,世有善耶?如是,梵志。有不善耶?如是,梵志。瞿昙,愿为我说,令我得知善不善法。
答中又二:先许。
佛言:善男子,我能分别广说其义,今当为汝简略说之。
次正答三种十种,于中先双释,次双结。
善男子,欲名不善,解脱欲者名之为善,瞋恚、愚痴亦复如是;杀名不善,不杀名善,乃至邪见亦复如是。
于释中云:解脱欲者,此是无贪善根。
善男子,我今为汝已说三种善不善法,及说十种善不善法。若我弟子能作如是分别三种善不善法,乃至十种善不善法,当知是人能尽贪欲、瞋恚、愚痴一切诸漏,断一切有。
次问能修善断惑之人者。
梵志言:瞿昙,是佛法中颇有一比丘,能尽如是贪欲、恚、痴、一切诸漏、一切有不?佛言:善男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比丘等,能尽如是贪欲、瞋、痴、一切诸漏、一切诸有。瞿昙,置一比丘,是佛法中颇有一比丘尼,能尽如是贪欲、瞋、痴、一切诸漏、一切有不?佛言:善男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比丘尼,能断如是贪欲、瞋、痴、一切诸漏、一切诸有。犊子言:瞿昙,置一比丘、一比丘尼,是佛法中颇有一优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净,度疑彼岸,断于疑网?佛言:善男子,我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优婆塞,持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五下结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断于疑网。犊子言:瞿昙,置一比丘、一比丘尼、一优婆塞,是佛法中颇有一优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净,度疑彼岸,断疑网不?佛言:善男子,我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诸优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五下结得阿那含,度疑彼岸,断于疑网。犊子言:瞿昙,置一比丘、一比丘尼尽一切漏,一优婆塞、一优婆夷持戒精勤,梵行清净,断于疑网,是佛法中颇有优婆塞,受五欲乐,心无疑网不?佛言:善男子,是佛法中非一二三乃至五百,乃有无量优婆塞,断于三结得须陀洹,薄贪恚痴得斯陀含。如优婆塞,优婆夷亦如是。
其欲修习,先访其人,若有高例,我亦随修。此中但问出家二众,兼得四众。断一切有者,此明罗汉即出家二众。得阿那含者,即问在家二众。度疑彼岸者,少分称得度。此中再明优婆塞者。有离欲者,有妻子者,文云受五欲乐而心无疑网者,是佛皆答。非一、二、三乃至五百者何?如大品明大数五千分,然诸经中多明五百弟子,此是数方之言。
从世尊!我于今者乐说譬下,第三、归伏。于中五:先请述。
世尊,我于今者乐说譬喻。
次佛许。
佛言:善哉!善哉!乐说便说。
三、述已。
世尊,譬如难陀、婆难陀龙王等降大雨;如来法雨亦复如是,平等雨于优婆塞、优婆夷。
四、请出家
世尊,若诸外道欲来出家,不审如来几月试之?佛言:
善男子,皆四月试,不必一种。世尊,若不一种,唯愿大慈,听我出家。
佛令四月试优婆塞经,明必四月。言四月者,只是一时,根性不同,复不一种。闻不一种,即求出家。
五、佛听出家
尔时,世尊告憍陈如:听是犊子出家受戒。时憍陈如受佛敕已,立众僧中为作羯磨,于出家后满十五日得须陀洹果。既得果已,复作是念:若有智慧从学得者,我今已得,堪任见佛。即往佛所,头面作礼,修敬已毕,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有智慧从学得者,我今已得。唯愿为我重分别说,令我获得无学智慧。佛言:
善男子,汝勤精进修习二法:一、奢摩他,二、毗婆舍那。
善男子,若有比丘欲得须陀洹果,亦当勤修如是二法。若复欲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亦当修习如是二法。善男子,若有比丘欲得四禅、四无量心、六神通、八背舍、八胜处、无诤智、顶智、毕竟智、四无阂智、金刚三昧、尽智、无生智,亦当修习如是二法。善男子,若欲得十住地、无生法忍、无相法忍、不可思议法忍、圣行、梵行、天行、菩萨行、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空无相无作三昧、地三昧、不退三昧、首楞严三昧、金刚三昧、阿耨多罗三藐菩提佛行,亦当修习如是二法。犊子闻已,礼拜而出,在娑罗林中修是二法,不久即得阿罗汉果。是时复有无量比丘欲往佛所,犊子见已问言:大德,欲何所至?诸比丘言:欲往佛所。犊子复言:诸大德,若至佛所,愿为宣启:犊子梵志修二法已得无学智,今报佛恩入般涅槃。时诸比丘至佛所已,白佛言:世尊,犊子比丘寄我等语:世尊,犊子梵志修习二法得无学智,今报佛恩入于涅槃。佛言:善男子,犊子梵志得阿罗汉果,汝等可往供养其身。时诸比丘受佛敕已,还其尸所大设供养。
出家后修行得益。言二法者,或言止、观,或定、慧。奢摩、舍摩者,轻重音异。报佛恩者,依法修行,是报佛恩。
纳衣梵志下,第八,外道。此亦出家外道,常服此纳,因衣名人。此间亦有麻襦、杯度之流。文为二:初论义,后归伏。论义又二:初执,后破。初执者,开善分初文为八复次:一、据烦恼,二、据五大,三、据环钏,四、据自性,五、据五尘,六、据五根,七、据小儿,八、据有无。招提分此文为二:初难正义,后立邪义。就初复二:一、非业行,后、难烦恼。观师分为四:初一复次难因缘义,次三复次立自性义,三一复次重难正义,四三
复次,重立自性。但分文在人,孰是孰非,且依观师。诸师多云:纳衣正问众生之始,三界流来。弘广问终,咨决如来涅槃。问始是问流来,问终是问反出观师。据三文推之:一、陈如答弘广云:若人来问常无常,有始有终,佛常默然。若纳衣问始,佛何故答?二、其初难:众生无量世中作善不善业,未来还得善不善报。此问行业果报,何关问始?三、可中问:于初流来者,佛答不去。何者?界外初起一念流来,此之流来,复何处来?向前推之,永不可得。知答不去,由不作此问故。如来解释纳衣正问因缘爱润生义:恶因缘死,见地狱时,反更生爱,而生其中;善因缘死,则见天堂,而生爱者,则生其中。解此数论不同。数人言:于生阴前,起爱润生,有身有惑,同在一时,亦起爱心,即便得身。此即身先,烦恼在后。论人言:于死阴后,起爱润生,即烦恼在前,身乃在后。初难因缘又两:初、领旨而非
纳衣梵志复作是言:瞿昙,如瞿昙所说,无量世中作善、不善,未来还得善、不善身,是义不然。
次难烦恼,文又为四:一、领旨,二、双难,三、别难,四、总结。
何以故?如瞿昙说:因烦恼故,获得是身。
此下,牒佛所说烦恼与身,故云领旨。
若因烦恼下,第二、双难,又三:先两定,次两难,三、两结。初两定,可见。
若因烦恼获得身者,身为在先,烦恼在先?
两难者。
若烦恼在先,谁之所作?住在何处?若身在先,云何说言因烦恼得?
初云:若烦恼在先,全未有身,那得烦恼?烦恼何处住?烦恼因谁生?若烦恼复因烦恼,烦恼则不是先,故言不可。次难:身在先者,则不从烦恼而得是身,身既不从烦恼,烦恼亦不因身,此俱不可。
是故若言烦恼在先,是则不可;若身在先,是亦不可。
若言一时下,三、别难。
若言一时,又亦不可。
既言因果,不应一时。
先后一时下,四、是总结三义。
先后一时,义皆不可。是故我说,一切诸法,皆有自性,不从因缘。
三皆不可,故知诸法不从因缘。
复次,瞿昙,坚是地性下,次立邪自性之义,有三复次。
复次,瞿昙,坚是地性,湿是水性,热是火性,动是风性,无所挂阂是虚空性,是五大性非因缘有。若使世间有一法性非因缘有,一切法性亦应如是非因缘有。若有一法从因缘者,何因缘故五大之性不从因缘?瞿昙,众生善身及不善身获得解脱,皆是自性,不从因缘。是故我说一切诸法自性故有,非因缘生。
彼明地性坚,乃至空性无阂,体性如此,非因缘成。五大既尔,一切亦然,即自性义。
复次,世间之法有定用处,证成前义。
复次,瞿昙,世间之法有定用处。譬如工匠云:如是木任作车舆,如是任作门户床几。亦如金师所可造作,在额上者名之为鬘,在颈下者名之为璎,在臂上者名之为钏,在指上者名之为环,用处定故名为定性。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有五道性故,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天。若如是者,云何说言从于因缘?复次,瞿昙,一切众生其性各异,是故名为一切自性。如龟陆生自能入水,犊子生已自能饮乳,鱼见钓饵自然吞食,毒蛇生已自然食土,如是等事,谁有教者?如刺生已自然头尖,飞鸟毛羽自然色别;世间众生亦复如是,有利有钝,有富有贫,有好有丑,有得解脱,有得下有。是故当知,一切法中各有自性。
在额名鬘等者,如此土严具故。初举工匠揆木为难,直者任床,曲者任机。复举五道为难,乃言自性生地狱等。又举龟陆生即入水,海里蚶蛤,谁之刻画?
三、举贪欲一;复次,更难因缘,前非佛旨。
复次,瞿昙说贪欲、瞋、痴从因缘生,如是三毒因缘五尘,是义不然。
后乃作难。
何以故?众生睡时远离五尘,亦复生于贪欲、瞋、痴;在胎亦尔,初出胎时未能分别五尘好丑,亦复生于贪欲、瞋、痴;诸仙贤圣处、闲寂处无有五尘,亦能生于贪欲、瞋、痴;亦复有人因于五尘,生于不贪、不瞋、不痴。是故不必从于因缘生一切法,以自性故。
难有四意:一难,贪不对尘,如人睡时,亦不对尘而生欲贪;二难,小儿初生,无所分别,亦复生贪;三难,贤圣在于山林,虽离五尘,亦复生贪;四难,自有对尘贪,对尘不贪,并是自性。
第四,有三复次,重立邪义。
复次,瞿昙,我见世人五根不具,多饶财宝得大自在;有根具足贫穷下贱,不得自在为人仆使。若有因缘,何故如是?是故诸法各有自性,不由因缘。
初明五根不具而多财,五根虽具而少禄。根若不具,则过去作恶,今生何以多财?若根具者,过去行善,今生何以贫穷?并是性尔,不关因缘。
第二,复次可见。
复次,瞿昙,世间小儿亦复未能分别五尘,或笑或啼,笑时知喜,啼时知愁。是故当知,一切诸法各有自性。
第三复次,举有无难。
复次,瞿昙,世法有二:一者、有,二者、无。有即虚空,无即兔角。如是二法,一是有故不从因缘,二是无故亦非因缘,是故诸法有自性故不从因缘。
彼以虚空为有?兔角为无?谁作虚空之有?谁使兔角令无?二事既然,一切亦尔,皆是自性。
佛言下,答。以答望问,略有三异:一、有无;二、郑重;三、不次第。言有无者,前有四难,为八复次,今但七复次。何故尔?佛答七难竟,其即领解,是故不答第八难也。郑重者,重答第二难。何故尔?性是其宗,故再破之。不次第者,第一答第二,第二答第三,第三答第四,第四答第一,第五重答第二,第六答第五,第七答第六,第八答第七。初答第二,破立自性义者。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如五大性,一切诸法亦应如是,是义不然。何以故?善男子,汝法中以五大是常,何因缘故一切诸法悉不是常?若世间物是无常者,是五大性何因缘故不是无常?若五大常,世间之物亦应是常。是故汝说五大之性有自性故,不从因缘令一切法同五大者,无有是处。
彼以五大不从缘生,例一切法亦不从缘,佛逐破之:汝立五大不从缘生,是故名常;例一切法亦不从缘生,亦应是常。
汝言用处下,是第二、答第三破其证义。
善男子,汝言用处定故有自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皆从因缘得名字故。若从因得名,亦从因得义。云何名为从因得名?如在额上名之为鬘,在颈名璎,在臂名钏,在车名轮,火在草木名草木火。善男子,木初生时无箭槊性,从因缘故工造为箭,从因缘故工造为槊,是故不应说一切法有自性也。
彼云:环、钏无何因缘?佛破云:皆从因缘得名,亦从因缘得义。名鬘,名璎,此是从因得名;匠为箭、槊,此从因得义。若性是箭,无假工匠,况本是环?今打为钏,改钏为环。向时曲者任机,熨机直为床;向时直者为床,今熨床曲为机。皆是因缘,何性之有?
汝言如龟陆生下,第三、破彼第四。复次中有七事,为破七事,此即初事。
善男子,汝言如龟陆生,性自入水,犊子生已,性能饮乳,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言入水非因缘者,俱非因缘,何不入火?犊子生已,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