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永定寺释沙门道暹述
释随喜功德品
双消二意者,双消本迹二意也。
今昔二门者,昔是本门,今是迹门也。
及随喜后位者,如前已对灭后五品,与现在四信位齐,应云及随喜等位,今云后者,指余四品也。
答:后未说故者,迹门但单流通权实,未云久远者,以本门未说故尔。
了此权实者,今了己权实全是佛权实,佛权实全是己权实,故云无二也。
疏云:庆人有慈悲者,只是有慈悲故,故能庆人也。
具于悲智者,悲只是前权实耳。
理有事者,谓实中有权,由自解理,故能庆人;达事即理,故能自庆也。
又不二而二者,己他为二也。
行愿俱时者,行只是智,愿谓慈悲也。
疏:深远深远者,实证尚过尘点,故云深远深远。又深者,指迹门实理也。远者,本成时远也。
于理闻久者,谓信于开权显实理,闻说久远之本,故无疑也。
化久等者。既事理并具本迹,故以久本为竖,中间节节广遍为迹为横。又亦可以事为迹,以理为本,本迹中三世相望名竖,当世广被为横,故下文云即广事等。
通约本迹者,释二也。
别对多境者,释别也。谓本多境迹中,多境不同,境谓十界恒沙之法,及以四门、四悉等。
皆以三千者,本迹标二,三千标别,若二若别,双遮二边,无非实相,故名收入;而复双照宛然,故名妙事也。
非至今经不会方便者,迹门意也。
无以显本者,述本门也。
唯佛知者,佛种智知也。
唯佛见者,佛眼见也。
通叹横竖者,别论无崖曰广,无底曰深,谓法界之量,深广无崖底也。
好坚迦陵者,大论云:譬如有树,名为好坚,在于地中,时经百岁,枝叶具足,出生一日,便高百丈。佛亦如是,无量阿僧祇劫,在菩萨地一日,菩提树下,实知诸法,而成佛道。今譬圆人初品之初也。
疏频伽在㲉者。大论又云:此鸟㲉中未出之时,其声已胜诸鸟。菩萨摩诃萨亦尔,未出无明㲉法,音超二乘。论文乃通,今则别如疏。
疏:轻疑者,轻谓轻弱之想,疑谓不了之心,此二减遣,故云释然。
未即观故者,别人初心虽知中,修行之时,先用折体及以无量,至回向后心,方始造境。修中行次第故偏,不即故拙,故非所叹也。
不共不别者,意云彼不共般若,与今圆不别也。
承机扣佛者,机如捶,佛如鼓,由机扣故,佛出妙声。
经得几所福者,但一念随喜,未有修行观慧,故属福也。
经及余智者者,从于方便教中来,名为余智人也。
疏格后况初者,明今师不同古人判五十人者,但取第五十人闻法最薄,以况于初,不须云展转劣乎胜也。又今复约前三教判五十人者,为圆人所教,令得展转开显也。
一七而止者,只是大七,即当七七四十九人也。
如前破古师中者,今意亦与古师展转劣同。
经:湿生、化生者,以飞鹅等生从湿气,是名湿生。如诸天子等,诸根顿具,无而歘有,是名化生。
经无形者,圆镜解云:欲界具有色心,淫、食、色界除二,但有色心,无色界中唯一心。又欲界色劣欲胜,故名欲;色界色胜欲劣,故名色。无色界中,色、欲俱劣,心是无形,故云无色界。又无形者,鬼神也。
经:有想无想者,圆镜云:有想谓有心而粗,无想谓无心而寂。非有想悲无想,谓虽有心,非粗非寂。非粗故异有想,非寂故异无想。十地论云:六趣者,苦乐差别;四生依止为别,谓依业故。有形无形者,色无色差别;有想无想者,粗细差别;有足无足者,形想差别也。
望上属福者,上谓证中、未证中,俱名为福也。
疏云:非实者,约法非圆,但成三教也。
经云何况一心听等者,听字,指上往诣僧坊听受之人。说字,指上初随喜品人,彼品多人皆能展转为他说故。读诵,指第二品。而于大众为人分别,指第三品。如说修行,指后二品人。其能兼行正行六度,故云如说修行也。
疏:前是相似位等者,指前四品也,今则指今随喜品也。
释法师。功德品
亦以五种为法师者,谓受持等五,是法师所行之法,故指前法师品释也。
是随喜果者,应云随喜等五品,俱是此品因功德,今但云随喜者,且一往举初耳。
法师唯二、三者,五种法师各对五品弟子位,只有读、说二师名,通当今第二、三品故也。
义亦兼后二者,傍行、正行二品也。
纵以五品在六根外者,即依今经文也。
前云以五品入六根者,即依普贤观经判位也。
一、向未入凡位者,以未修观行,且判在五品初,未入五品位故。
五师五品真似者,此作相生,以释五师成五品,五品成六根,六根成分真,故成世界义。
以随喜始者,应云显六根终,言显妙觉终。大深悬解下,释第一义相也。
疏:三品分之者。光宅意云:一人皆作三品,分之则成三四一十二,所以一师皆得一千二百,是则五师成六千矣。
是散善耳者,如何闻法华经但生十善?夫十善者,皆属散心所指,故不可用也。
二、二分对者,既云下品八百等,则成分于六根,二为下品,二为中品,二为上品,故有八百、一千、千二不同也。
经八百眼功德者,注云:眼为形面之标,处众根之上,故先叙其眼也。夫眼者,通光照色,在守形器文字而已,故其功八百。耳者,通神纳声,善恶众声呼一听,于宣受功博,其报亦优,故千二百。鼻者知香,身止觉触,于助道义轻,故报同于眼。舌则宣畅万教,意则研了众法,于通化用深,故功齐于耳。次辨根者,眼根重果,如丸而住,体清彻故,知如颇胝迦,不相鄣碍。耳根居耳穴内,旋环而住,如卷桦皮。鼻根居鼻頞内,背上而下,如双爪甲。舌根极微,布有舌上,形如半月。身根极微,遍住身分,分如身形量。意无质碍,不可辨形量。又引萨婆多、俱舍,明六根离合,三根离中知,谓眼、耳、意三根合中知。故论颂云:眼耳意根境,不至三相违。谓鼻、舌、身三与眼等相违,至境方知故。
对三千尘者,如经见于三千大千世界等,故一一根皆悉对三千大千世界,以明其尘也。
色二十者,俱舍颂云:色有二种,一显,二形,或开二十。显色十二,谓青、黄、赤、白、影、光、明、闇、云、烟、尘、雾。形色八,谓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释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