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
唐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唐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明 槜李沙门 真界 纂注
上阿难等惑销心悟。故说偈赞佛。富楼那尚纡疑执。故又发起后章之问也。然法本无生。因妄有生。相本无相。因迷执相。而富楼那由不达法本无生。则不知因妄有生。故问云何忽生。不了相本无相。则不达诸相虚妄。故问水火等不相陵灭。此皆不达第一义谛而问。故世尊即许宣真胜义性。由是而知下文虽示因妄有生。意显无生。虽示循发之相。意显无相。故环师谓即山河万象。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也。而资中谓世尊所说。惟俗谛生灭之相。故以不空如来藏收之。殊不知世尊既云因妄有生。则知妄无自性。生即无生。岂非缘起之相而本自无生乎。既云循业发相。则知七大虚妄。全一真妙觉明。故法法本然周遍法界也。岂说俗谛生灭之法哉。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至)所说法音尚纡疑悔。
引前所说以叙疑也。盖前示阴入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是即相以示无相即生以示无生。故云敷演第一义谛。富楼那无明未尽。不了第一义谛。故譬聋人百步闻蚋。以第一法才犹昧。则中下之机难无疑惑。故下呈疑以请也。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至)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此正陈所疑也。疑云。清净宜无诸相。本然宜无迁流。云何忽生诸相。次第迁流耶。此即不达因妄有生。因妄相续而问也。问意有二。云何下。问生起。次第下。问相续。故下先约一念之迷以示忽生之相。次即详示三种相续之相也。
又如来说地水火风(至)敛渴如来无上慈诲。
疑云。水处不能容火。地处不能容空。云何相遍不相陵灭耶。此由不达相本虚妄而问。故下如来即以虚空非相而不拒诸相。真觉本非七大而不碍七大示之。意显循业发现之相本自虚妄。不应诘其相陵灭也。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至)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因其不达第一义谛。故许宣真胜义性也。所谓胜义谛中真胜义性者。即前所明第一义谛也。由富楼那不达此义。致生前问。故如来即许宣真胜义性。令二乘闻此。契真性而起真修。故云令汝二乘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阿练若云无喧杂。以悟无生。了无喧杂故。依此而修。是谓正修行处。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至)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将示因妄有生。而即其所闻互融之理。以诘明不明者。意在引其认明堕妄以为生法之端也。盖性觉妙明。即妙而明。非不明也。本觉明妙。即明而妙。又非明也。富楼那虽闻其言而不达其理。即认明为觉。故曰若此不明则无所明矣。如谓富楼那认觉不明者。此一失也。因立所明。故佛示云。有所非觉。无所非明。则知明与不明。皆非真觉妙明。而圆师则以有所明为妄。无所明是真。故解云无所则无妄明者。此二失也。因认明立所。虚空世界等由是生焉。故云无同异中炽然成异等。是则因动以发相。因妄而忽生。乃现相也。岳师指因明立所等为三细。指无同异等为六粗者。此三失也。如是扰乱等一节。乃牒前三细而引起六粗。故云如是扰乱相待生劳等。岳师指为牒前三细六粗者。此四失也。然下文皆依经正意解释。恐有欲知会解与今注异同。故此明示。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富楼那由不明真觉本非明不明。故一念妄动。认明立所。故曰。若此不明。则无所明。此即无明为因生三细也。盖不明真觉。即无明也。动即业相。认即转相。所即现相。三相既现。无穷妄业由是而生。故下云。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等。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至)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牒上以明觉非有无也。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此二句乃总牒所计。若汝执言。必有所明方称明觉。若无所明无明觉者。佛即示云。有所非觉。无所非明。则有明无明。皆非真觉也。无明下。释上觉非有无也。以无明又非觉湛明性。必明则妄为明觉。故知真觉本非有无矣。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至)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此明前一念之迷生三细也。夫性觉之体。本无能所。亦无同异。由无明故。一念妄动。认明立所。能所斯立。同异即形。因明立所。所立由于汝能。能所同时。说有先后耳。既有所明。则无同异中。炽然成异矣。异彼所异。因异异立同。故云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即有无同无异。故云因此复立无同无异。然此三相。以言不顿彰。故相因而说。说虽先后。起即同时。所感外器虚空。及有情根。一念顿现。亦非先后。应知此三。昏未动时。是静是同。为虚空体。动即成异。为世界体。认明立所。与昏动异。即众生体也。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至)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牒前三细。复起六粗也。如是扰乱者。牒前因无明故。一念妄动。性真于是扰乱。此牒业相也。相待生劳者。牒前能所等相待而生劳相。能即转相。所等即现相。劳即智相。相续相也。劳久发尘者。即由上二相。发起执取。计名字相也。自相浑浊者。智等四相。混杂真性。故名为浑。汩清净体。令失明洁。故名为浊也。由是下。牒由三细引起四粗。故云尘劳烦恼。此四正是烦恼之体。下业果众生。即后二粗也。
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至)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此明前一念昏动成三相也。起即是动。动即成异。动为世体。异为界体。则世界由动异所成。故云起为世界。静即同相。形前起动。故名为静。即虚空之体也。以虚空由对动之静所成立故。故云静成虚空。虚空下二句。牒明二相。彼无下。指前对同异之无同异名有为法。即众生也。此盖由内心一念妄动。有同异无同无异故。于外即成虚空世界及众生也。前问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此既因动发相。即是因妄而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也。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至)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上就一念之迷。已示忽生之相。此下详示相续之相也。觉明空昧等者。谓由一念之迷。不觉妄动。动与空昧。一明一昧。一动一静。相待不息。于内生灭即名为摇。于外即成风轮初起。是故世界之初。风轮为始。世界最下。依风轮住。故曰执持世界。因空生摇。牒上文也。坚执觉明。遂立质碍。故曰坚明立碍。于内即是坚执觉明。于外即成金轮次起。故云彼金宝者明觉立坚。大地最下。依金轮住。故曰保持国土。坚觉下二句。指前二性为生火之由。于内则生灭不停。坚执不舍。于外则动摇不息。坚刚难坏。互相摩触。而有火生。如取火法。钻燧与木。一坚一动。火能镕散。成熟万物。故云为变化性。宝明下。于内则坚执觉明。懆心炽盛。于外则宝润火蒸。遂成流水也。如世蒸物。必有汗流。火腾下。水交于火。火交于水。其势相敌。而立于物。故曰交发立坚。湿为巨海。水降之所立也。干为洲潬。火腾之所立也。以是下。明水火气分。水劣火为山。土劣水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