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三奉旨料撰文二。初申仪受告。
觉海性澄圆。
后颂择群诠文二。初简余非当文二。初总明方便文三。初标真显妄。
笺云。觉则无漏真智。海则喻智无涯。缘此智与理冥时。不分能所。圆遍法界故。性则本来自性。澄则本来澄。圆则圆遍法界。
圆澄觉元妙。
笺云。此牒澄圆。可也。此圆满澄湛性上。无漏觉智。元来离能所。故称为妙。
元明照生所。
笺云。元则元来真性。明则湛寂真明。照则强生觉照之功用。生所者。则无明。为有强觉之智。照彼所照。无明便生。得所相当情。
所立照性亡。
笺云。既有所照之相。无明当情。便有能缘之心。能所既立。是前来能照之智亦隐。最初觉海性澄圆亦隐。亡者无也。
迷妄有虚空。
笺云。能迷是强觉。所迷是真性。既有能所。便有七识末那。带彼昏钝空相当情。便成众同分虚空。
依空立世界。
笺云。觉劳相现。翳本圆明。背本心昏。睹太虚相。乃至四大蔚兴。便成世界。空是所依。世界是所变。
想澄成国土。
笺云。想者取象义。澄结也。言想心凝结。便成国土器世间等。是想分。
知觉乃众生。
笺云。是能依有情。此见分也。
空生大觉中。
笺云。顽空从真生时如何。下句便喻。
如海一沤发。
笺云。真如性海。顽空如沤。为向真体上。强生觉照。起得此同分所依空来。如海上一沤发。然顽空亦不离真如。沤亦不离水。已上二句。是生起义。从沤灭空本无下。是治断义。
有漏微尘国。皆从空所生。
笺云。有漏。简去无漏。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笺云。则欲有。色有。无色有。
归元性无二。
次归证多徒。
笺云。二十五人。归元性即无别。皆悟圆通。
方便有多门。
笺云。随佗根机。便有多般门户。前句结答悟圆通。是二十五人。方便有多门。生起向下观音一门。当此方根机。
圣性无不通。
后显性通权。
笺云。二十五人。皆得圆遍通达法门。
顺逆皆方便。
笺云。若是顺。即观音门契□心。若是逆。则余二十四圣人。
初心入三昧。
笺云。入是能入。三昧是所入。唐言正受。定之异名。
迟速不同伦。
笺云。迟。则如药王药上云。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又如持地。于普先佛世持地。至毗舍浮佛。方悟圆通。又如月光童子。初遇水天佛教水观。未得亡身。经无量佛。乃至山海慧自在通王佛。方悟真空。速。则如观音。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色想结成尘。
后别简非圆文九。初拂尘圆证文六。初厌色添尘过。
笺云。内心功结从大尘。㭊成邻虚。邻为邻近。虚为虚空。然二十五人。叙圆通时。陈那在前。乃众中上座。故宜先叙。简时沙□谛色在前。为五尘之□先是色也。
精了不能彻。
笺云。若是精真了别。则此观。不能明彻。为色即是空。不假析色归空。
如何不明彻。
笺云。问起如何。
于是获圆通。
笺云。是答。为于是不明彻处。于是获圆通。为佗㭊色要得圆通。乃不得圆通也。白骨微尘上。作观。
音声杂语言。
二声言不普过。
笺云。音则五音。宫商角徵羽。声则四声。一言为言。□字为语。此憍陈那尊者。
但伊名句味。
笺云。此等名句。但因名文身义味也。舌以文身为味。
一非含一切。
笺云。此尊者。悟明四谛。缘苦集是世间因果。与灭道出世间因果。别也。
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根□即一切。此乃不得圆通。
香以合中知。
三香无离觉过。
笺云。香严。因邻房烧沉水香入观。
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无不觉照。未尝断灭。未有合时即觉。离即不知也。
味性非本然。
四味性非常过。
笺云。则药王药上二菩萨。向舌根。尝此娑婆草木金石。入圆通。
要以味时有。
笺云。要因味方有性。无味又无分别。
其觉不恒一。
笺云。味时有觉。无味又无分别。故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笺云。圆通法门其性常一。
触以所触明。
五触尘无定过。
笺云。能触是身。所触是水。无所触不明能触。须有所方有能。此䟦陀婆罗。
无所不明触。
笺云。三和方能成触。为根和境和识和。阙一不成故。
合离性非定。
笺云。合乃触时知。非触时又无分别。此性不定。
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其性常一。
法称为内尘。
六法分能所过。
笺云。则饮光。及柴金光比丘尼。向法尘上作观云。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此法尘影象。是内第六所缘之尘。
凭尘必有所。
笺云。凭五尘。必有法尘。此法尘。是第六识心所。
能所非遍涉。
笺云。为能缘心。所缘尘。各别故。
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圆通根。能所一如。根尘无二。
见性虽洞然。
二拂迹旋根证文五。初视境亏功过。
笺云。谓五圣向五根上作观。则如意尊者。向眼根上作观。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
明前不明后。
笺云。明犹见也。言但见前。不见后。
四维亏一半。
笺云。四维者。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两隅角不见。秪见二隅。此约功德所配。此论肉眼。前叙时乃天眼。
云何获圆通。
笺云。谓因果不相称。
鼻息出入通。
二现气无交过。
笺云。若是出息入息则通。此周利槃特迦尊者。
现前无交气。
笺云。若是出入相交。则阙中间无交。气有间断故。若是圆通。则无间断。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笺云。为出息不是入息。入息不是□息。支则分义。出入分各相离。不能相涉入故。
舌非入无端。
三纯味方生过。
笺云。为此舌根。非是入于无端倪之处可了别。唯须有味乃可了。此憍梵钵提尊者。
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恒常无间。
身与所触同。
四质量偏涯过。
笺云。此则慢习尊者。向身根作观。因入城乞食。毒刺伤足入观。身为能触。毒刺为所触。此二俱是无记。故言同。
各非圆觉观。
笺云。能触所触。二俱无记。各无真觉觉观。若是圆通根。有真觉。起来观照也。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笺云。为身与刺。各当涯际剂量。不相冥合契会故。
知根杂乱思。
五杂想资□过。
笺云。则善现尊者。于意根作观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等。为第七所依知根。杂和第六。撩乱思量。
湛了终无见。
笺云。若是湛寂了别。真性则不能得。
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绝其乱思想念。
识见杂三和。
三息□澄流证文三。初体含三杂过。
笺云。则鹙子。于眼识现量心上作证。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乃至种种变化。一见则通等。了别以解识。八识总名识。此眼识须仗眼根与色尘。三法和合。方能照见。
诘本称非相。
笺云。今能依之识无体。根境更有何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其体恒常不变。不同根尘识三。无根本也。
心闻洞十方。
次初心不及过。
笺云。普贤。于耳识现量心上作观。云。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心者。缘虑以解心。八识通名心。言此心洞达览见十方。如前云。若于佗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
生于大因力。
笺云。普贤行门。是大因。有不可屈伏义名力。为对菩萨大乘。得大因力名。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笺云。此门庭格高。唯化上根。下根即不能入。若是圆通根。中下俱接。
鼻想本权机。
后滞权增住过。
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