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之心。
演曰二辩平等心。
论由起如是至当施恩思。
演曰三辩益有情。
论不望其报。
演曰四不希恩报。
论菩萨如是至利益安乐。
演曰五明欣赞。
论由是利益至不虚加行。
演曰六辩不虚行。
论当知是名至功德殊胜。
演曰后结之也。
论当知此中至功德殊胜。
演曰后明称赞十八法中文分三假一摽二释三揔结之此初也。
论菩萨于诸至亦非独觉。
演曰二释四颂文分三假初越次释第三颂义次明第二后彰后二初辩中颂有五法一得授记。
论得授记已至不退转地。
演曰二得不退地堕在三种决定中也。
论安住此中至决定所作。
演曰三决定所作所作有五具如前释。
论恒常所作至无忘失法。
演曰四恒常所作。
论如是坚固至最上施设。
演曰五明最胜。
论普于一切至能无退失。
演曰次明第二颂有四法一行无倒行。
论于未得退至如明分月。
演曰二明胜进法。
论由诸善法至不名相似。
演曰三辩真实德。
论由得真实至如实了知。
演曰四善调方便。
论如实知故至皆得善巧。
演曰后彰后二颂有九法此明第一施设建立。
论从此寻求至由此寻求。
演曰二辩寻求从此寻求从此善巧而起寻求寻求方便名寻求也于比寻求寻求境也谓于名事自性差别所寻求故由此寻求寻求体也体即四种寻思行也。
论既寻求已至皆得善巧。
演曰三明四实智由于安立得善巧故说名实智。
论于诸安立至三摩地王。
演曰四明四无量由于教授得善巧故故能获得无量定门皆悉自在名三昧王。
论获得如是至皆有胜果。
演曰五明说胜利由能说故所得利益即名胜果。
论能于大乘至而出离故。
演曰六明大乘性。
论能摄大乘。
演曰七明摄大乘。
论由此复于至同共此名。
演曰八明十应知。
论一切世间至皆共称叹。
演曰九建立名号。
论当知是至功德殊胜。
演曰三揔结之。
论由得如是至成就其相。
演曰二随法持中四品不同即分为四一明相品。
论如是正行至所能成办。
演曰二明分品。
论于二分中至所应摄受。
演曰三意乐品文有三节初揔结前次明意乐后明摄受。
论或于善品至乃至安住。
演曰四明住品。
论从此已上至受诸有生。
演曰三究竟持中有五品别一明生品初次第也。
论于彼生处至证得分位。
演曰二明摄品。
论由领受故至如已舍宅。
演曰三明地品。
论住此位已至不生喜足。
演曰四彰行品。
论如是胜进至名得无上。
演曰五建立品。
论是名菩萨地义次第。
演曰后揔结也前来所明各如本品一一具彰今但略明品之次第故不重也。
论有余依地第十六。
演曰本地分中揔十七地明境行果前之九地辩三乘境次之六地辩三乘行后之二地辩三乘果境行二义前已明之次辩第三三乘果义果中复二一有余果二无余果今辩于初名有余也有余之义释论解云阿罗汉等住无学地具四寂静有少余依是故说名有余依地此地即是二乘无学身中有漏无漏诸法揔为自性如来虽无真实身心有漏余依而有变化似有漏依故就化相亦得说名有余依地。
论如是已说至有余依地。
演曰辩此地中文分为二一结前生后二依生正释此初也。
论当知至施设安立。
演曰二依生正释文复为二初揔标列后随摽释此摽列中有三相也。
论云何地施设安立。
演曰后随标释文分三假一明地施设二寂静施设三辩依施设初中有三一徴二释三揔结之此初也。
论谓有余依至有余依地。
演曰二释之中文分为二初辩所除后明所取除中又二初明除分后辩除全初除分中言五地者以无心等通有余依及无余依今取有依故说为分后所取中十一地全及无心等五地一分名有余体问有余体者即是无为如何得摄十一地义答有余之言义通二种谓若说言有余依涅槃体即择灭不该余法若但言有余依义乃该通有为无为苦依等法故通诸地理无违矣。
论是名地施设安立。
演曰三揔结之。
论云何寂静施设安立。
演曰二寂静施设文中有三一徴二释三揔结释此初也。
论谓由四种至舍寂静故。
演曰二释文二初揔标列后别辩之此揔标列而有四也。
论云何苦寂静至名苦寂静。
演曰后别辩中文分为四一明苦寂静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