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林莲居弟子 大惠 录
此十一障二障所摄。
此十下。结前十一障。摄属二障。文中通言二障。义开二种二障。一者异生性障。属分别摄。后十种障。属俱生摄。二者十一障中。皆有烦恼障。及所知障。
烦恼障中见所断种(至)八地以上毕竟不行。
烦恼下。通明诸位断义。先明见所断烦恼障。即分别惑。异生性所摄。初地初心断彼种子。地前加行伏彼现行。修所下。次明修所断烦恼障。即俱生惑。即欲贪身见等。金刚喻定顿断彼种。地前加行渐伏现行。地上顿伏令永不行。如阿罗汉。由故下。通妨。问曰。既如阿罗汉令永不行。如何四地犹起我见。三地犹有欲贪俱耶。释云。由故意力等。
所知障中见所断种(至)无漏伏故障不现起。
所知下。先明见断所知。若种若现义同烦恼。修所下。次明修断所知。若种若现地地渐灭。金刚喻定方永伏尽。八地下。约后三地以明诸识相应所知有现不现。无漏观心及生空智果。即第六心也。治障相违。故不复行。第七相应所知。以微细故。犹可现行。金刚喻定法空智果方乃伏尽。五识相应法贪痴等。虽未转依。第六无漏观心伏故。障不现起。
虽于修道十地位中(至)而三位显是故偏说。
虽于下。别明三位断义。问曰。十地位中何故但断所知。于烦恼种但伏不断。何故前文又云修习位中俱断二愚及彼粗重。答。虽于修道位中不断烦恼种。断所知时。而彼烦恼粗重亦渐断灭。烦恼障种。即有覆无记品所摄。粗重即无堪任性。三位断者。一见道位初。二不动地前。三金刚道后。问。诸位皆断。何独三位。答。三位显故。是故偏说。
断二障种渐顿云何(至)任运内起无粗细故。
断二下。明断种顿渐。先徴。第七下。释。先明俱生烦恼种。第七识相应者。三乘得无学时一时顿断。此约三乘共位。远行地后同断此种。止齐此地。不及上位故。次明俱生所知种。七识相应者。金刚喻定一时顿断。何故顿断。唯内缘第八为我法。无粗细故。此独约菩萨。故至佛地。
余六识俱烦恼障种(至)一刹那中三界顿断。
余六下。先明分别烦恼种。六识相应者。三乘见道一切顿断。次明俱生烦恼种。二乘分二类。一类三界九地。一一地各分九品渐次别断八十一品思惑是也。一类三界九地。地地中九品皆合为一聚总为九品别断。菩萨金刚喻定。三界一时顿断。
所知障种初地初心(至)品类差别有众多故。
所知下。先明分别所知种。六识相应者。初地初心顿断。修所下。次明俱生所知种。十地渐断。成佛断尽。何故渐断。谓六识俱者。通缘内外粗细境生。品类差别有众多故。
二乘根钝渐断障时(至)前后相望皆容具有。
二乘下。明能断四道。加行道者。谓引无间道之方便。无间道者。谓力能断惑故。解脱道者。谓已解脱所应断障。明证理故。胜进道者。谓所余诸道渐胜进故。是涅槃路。故皆名道。四道或别或总者。总则俱时。前位胜进。即后位加行故。别分前后。各自建立故。菩萨不分四道别者。刹那刹那能断证故。问曰。经无量劫佛果乃成。何言刹那断证。答曰。时节淹久。分别谓长。颂曰。处梦谓经年。觉乃须臾顷。过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若刹那刹那前后相望。皆容具有四道差别。
十真如者一遍行真如(至)无有一法而不在故。
十真下。明十地证十真如。初二句标总别名。谓此下。释义。谓初地所证法界名遍行义。真如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形像而可得。前三句即遍行义。后一句即二空义。
二最胜真如谓此真如(至)于一切法最为胜故。
二最下。初句标名。谓此下。释义。二地所证法界名最胜义。远离邪行犯戒垢故。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怖畏中戒为守护。死愚暗中戒为明灯。于恶道中戒为猛将。死海水中戒为舡筏。即最胜义。
三胜流真如谓此真如(至)于余教法极为胜故。
三胜下。初句标名。谓此下。释义。谓三地所证法界名胜流义。从真如流出正体智。正智流出后得智。后得流出大悲心。大悲流出十二部经即胜流义。
四无摄受真如(至)非我执等所依取故。
四无下。初句标名。谓此下。释义。四地所证法界名无摄受义。谓四地断微细烦恼障。所证真如。非色心有无等法所系属故。亦非我执我慢我爱我痴。边见我所等所依所取故。
五类无别真如(至)非如眼等类有异故。
五类下。初句标名。谓此下。释义。五地所证法界名类无别义。谓五地断下乘般涅槃障。生死涅槃二皆平等。非如眼等类有差别。
六无染净真如(至)亦不可说后方净故。
六无下。初句标名。谓此下。释义。六地所证法界名无染净义。谓六地断粗相现行障。知缘起法无染无净。如摩尼宝体本离垢。非莹治方净。
七法无别真如(至)种种安立而无异故。
七法下。初句标名。谓此下。释义。七地所证法界名法无别义。虽诸教法依如建立。如无异故。又于教中立种种名。法界实相等。体一名异。而如无异。
八不增减真如(至)现相现土俱自在故。
八不下。初句标名。谓此下。释义。八地所证法界名不增减义。由通达此真如故。于诸清净杂染法中不见一法有增有减。真如随染净缘。成染净法。随染缘时。染无有增。净亦不减。随净缘时。净无有增。染亦不减。真如平等故。即此下。出异名。谓此法界是相自在之所依止。大小胜劣。随欲现前。名相自在。谓此法界是土自在之所依止。广狭净秽。随意皆成。名土自在。相约现身。土约现界。
九智自在所依真如(至)于无碍解得自在故。
九智下。初句标名。谓若下。释义。九地所证法界名智自在义。谓九地断利他不欲行障。故能以四种无碍辩才。任运自在善说法故。
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至)总持定门皆自在故。
十业下。初句标名。谓若下。释义。十地所证法界名业自在义。谓十地断诸法中未得自在障。所证真如为神通等之所依止。神通作业皆得自在。
虽真如性实无差别(至)为令圆满后后建立。
虽真下。伏问曰。真如之理唯一法界。体无殊异。何有十耶。释曰。随德建号假立十名。问曰。初地见理理无二致。一即一切。何必后后立此十耶。释曰。初地虽达一即一切。而能证智明昧不同。所修行犹未圆满。为令圆满后后建立。行即十波罗蜜多。
如是菩萨于十地中(至)于二转依便能证得。
如是下。释二转依。文中先结前。于二下。起后。由前标中依十地。修十行。断十障。证十真如。二种转依由斯证得故。
转依位别略有六种(至)而渐伏现行亦名为转。
转依下。总标六种。一损下。别释。初句标名。谓初下。释义。异熟识中所持染净种子。由资粮加行位中修习胜解惭愧。故有损染之力。益净之能。令染种渐减。净种渐增。问。若尔。未断障种。何名转依。答中如文。此约伏染名转。
二通达转谓通达位(至)证得一分真实转依。
二通下。初句标名。谓通下。释义。以断异生性障。证得一分真实转依。此约乍证名转。
三修习转谓修习位(至)多令非真不显现故。
三修下。初句标名。谓修下。释义。此依十地渐断渐证。摄大乘下。判释。前六名通达。后四名修习。有相观通俗。无相观通真。入无相观。真现非真不现。入有相观。非真现真不现。非真即俗也。后四常在无相观。多令非真不现。余惑未除。少分犹现。或七地少分非真现。八地以上多不现。此约分证名转。
四果圆满转谓究竟位(至)穷未来际利乐无尽。
四果下。初句标名。谓究下。释义。修行。断惑。证果。益机。此即自行始终。化他能所也。此约究竟名转。
五下劣转谓二乘位(至)无胜堪能名下劣转。
五下下。初标名。谓二下。释义。专求自利。如獐独跳故。忻厌未忘。不契平等故。唯通生空。证理未圆故。断烦恼种。有所未断故。证真择灭。非大涅槃故。无胜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