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百法论。以门称者。乃入大乘之门。是知此乃性相二宗之关要。凡义学者未有不明此法而能穷诸法门者。以古补注。但直取论文为注。是则以论解论。岂初心所能入耶。以不知所本故也。以向来本论无释。故从前相沿至今耳。今识论虽有注释。而百法行相具在论中。而注随本论。故此百法竟莫能通。以师承概视。故学者不知其要耳。老人每示学人。凡入佛法必从此始。侍者广益初苦其难。老人教以探讨本论故遂录论文为释者。仍取三家疏义。参合以释论。纂成一贯。则了然易见。是以此纂尤为入百法之初步也。其疏义有所不备者。则取直解或问。取(予)补义云。

天启壬戌夏日 七十七翁憨山老人手批

大乘百法规矩纂释序

大师之释经论也。不逞新不炫奇。直就本文宗趣上。一眼觑透。先得言外之旨。便于融会贯穿中。平寔妥贴。销文显义。务得佛意而止。故不特振中兴祖道。寔朗义日于性天。诚末法一大光明幢也。在昔弟子中。最号入室师资道合者。有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