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高贵德王菩萨品之二(卷第二十)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晋沙门慧严、慧观、谢灵运重治。
德王品之二。
起卷德王问。若犯重下,第二、明违因。于中为三,谓问、答、领解。冶城为六问,开善为五问,只是三意:初、两问四罪;次、两问一阐提;三、一问不定。初问四罪者。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世尊,若犯重禁、谤方等经、作五逆罪、一阐提等有佛性者,是等云何复堕地狱?世尊,若使是等有佛性者,云何复言无常乐我净?
若有佛性,不应堕地狱,如其退落,佛性不持。第二问:若有佛性,云何复言无常乐我净?若无四德,岂有佛性?
世尊,若断善根名一阐提者,断善根时所有佛性云何不断?佛性若断,云何复言常乐我净?如其不断,何故名为一阐提耶?
第三问:阐提断善,应断佛性。第四问:不断佛性,何名阐提?
世尊,犯四重禁名为不定,谤方等经、作五逆罪及一阐提悉名不定,如是等辈若决定者,云何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须陀洹乃至辟支佛亦名不定,若须陀洹至辟支佛是决定者,亦不应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若犯四重不决定者,须陀洹乃至辟支佛亦不决定;如是不定,诸佛如来亦复不定;若佛不定,涅槃体性亦复不定,至一切法亦复不定。云何不定?若一阐提除一阐提则成佛道,诸佛如来亦应如是,入涅槃已亦应还出不入涅槃。若如是者,涅槃之性则为不定,不决定故当知无有常乐我净,云何说言一阐提等当得涅槃?
第五问:四罪与阐提等不定,还生菩提;涅槃不定,还成凡夫。难文小广。入涅槃已,若还出者,圣还成凡。若尔,佛无四德;若不尔者,阐提亦无成佛之义。前难令涅槃无常,佛答非无常,此中作不定难。一切不定,则一切无常,则涅槃亦是一切之限,亦应无常。此难难一切人悉令皆转(云云)。
佛答为两:先叹问,次答问。初叹问为四:一、叹现德。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令得安乐,怜悯慈念诸世间故,为欲增长发菩提心诸菩萨故,作如是问。
二、叹往因
善男子,汝已亲近过去无量诸佛世尊,于诸佛所种诸善根;久已成就菩提功德,降伏众魔令其退散;已教无量无边众生,悉令得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久已通达诸佛如来所有甚深秘密之藏;已问过去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如是甚深微密之义。
三、叹所问超逾人天
我都不见一切世间,若人、若天、沙门、婆罗门、若魔、若梵,有能咨问如来是义。
四、诫听许说,如文。
今当诚心,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演说。
善男子,一阐提下,正答,为三:一、答第五不定问;第二、答第三断善问,即兼答第一、第二罪人问;第三、重答第五不定问,兼答第四问。初答第五中三:先标。
善男子,一阐提者亦不决定。
次答:
若决定者,是一阐提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结
以不决定,是故能得。
从如汝所言下,第二、正答。第三有三番:一、约内、外,二、约漏、无漏,三、约常、无常。
如汝所言,佛性不断,云何一阐提断善根?者,善男子,善根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佛性非内非外,以是义故,佛性不断。
复有二种:一者、有漏,二者、无漏。佛性非有漏非无漏,是故不断。
复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
佛性中道,非此二边,故不可断。人天是善,三途是恶;凡法为外,圣法为内;世间是漏,出世无漏;有为无常,无为是常。佛性悉非此之两边,故不可断。
若是断者下,兼答第一、第二罪人问。
若是断者,则应还得;若不还得,则名不断;若断已得,名一阐提。
彼虽作罪,终不断性,明罪不定。以不定故,得三菩提。本取断已,名一阐提。性非已得,云何可断?既非定有,岂能遮堕?答第一问。若非定有,遣第二问。又断已得,方名阐提。今性非已得,亦遣第四问。
犯四重下,第三重,答第五问,为三:初、泛明不定;二、广明不定;三、结不定。初文又四:一、明恶人不定;二、明诸法不定;三、明善人不定;四、明如来不定。此即恶人不定也。
犯四重者亦是不定,若决定者,犯四重禁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谤方等经亦复不定,若决定者,谤正法人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五逆罪亦复不定,若决定者,五逆之人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色与色相下,第二、明诸法不定,有法譬。初法如文。
色与色相二俱不定,香味触相、生相至无明相、阴入界相、二十五有相、四生乃至一切诸法皆亦不定。
次譬中凡三譬、三合,如文。
善男子,譬如幻师在大众中,化作四兵车步象马,作诸璎珞严身之具、城邑聚落、山林树木、泉池河井。于彼众中有诸小儿无有智慧,睹见之时悉以为实。其中智人知其虚诳,以幻力故惑人眼目。
善男子,一切凡夫乃至声闻、辟支佛等,于一切法见有定相亦复如是,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见定相。
善男子,譬如小儿于盛夏月,见热时焰,谓之为水。有智之人于此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