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水沙门 栖复 录

言一乘之义等者。问何故此间明一乘。答前品中未是正说。不合说一乘章。流通分中不可说一乘。以破二会二为用。事须是正宗。正宗中三用说。今此事须法说之中明也。从品初来。未有一乘字。求说不得。此唱之中云。诸有所作。常为一事。既当唱有事。后唱有一乘字。所以此处说一乘章也。言经有总宗别宗。若总宗。有作无作。可贯两间门。世俗胜义。随应分二。虽知通旨。宗义若斯。若随所明。一乘为宗也。法华经以教理行果为体。一乘为宗。破二会二为旨。开权显实为用也。经云。今此经中。唯说一乘。而昔于菩萨前。毁呰声闻乐小法者。然佛实以大乘教化等。

言总含者。总合体名宽体狭。一往闻着道总合。此名则似宽。于中体狭。唯无漏。不取有漏。故名体狭。真实体名狭体宽。一往闻道。真实则似狭。于中含得有漏无漏。却宽。总含体名体皆宽。于中摄得一乘大乘佛乘。出此三体。所以名体皆宽也。不是唯摄得无漏名体狭也。总含体者。一切无漏。若是无漏。小乘方便亦取。若有漏。大乘根本亦不取。若定姓人身中无漏不在下此摄今唯取不定性人身中所有无漏顿悟菩萨所有无漏。地前本有种子。登地已去。无漏现行。及果中现行功德。新熏本有。有为无为。大乘十真如。小乘见道修道。品类差别。所德得无为理。

言若种等者。四智种子。十地现行。有为道谛。无为灭谛。若因入佛智。及十地现行因也。若果开示悟三佛果。三身名果。十地真如名因。□中涅槃名□大乘小乘教理行果。无漏者能成佛德。皆是此收。问灭理恒寂。岂曰能成如空体。常可能造作。答万行所依之性故。如其舟依水。水得运名。故说无为能成能作因。故名能成。又由因中分证无为理故。运转五蕰假者。身得到佛果故。说无为亦是能成也。

言一乘即大乘者。会三名。此经名一乘。胜鬘云大乘。辨中边云无上乘。有何差别。答疏言。一乘即大乘。大乘即佛乘。佛乘即无上乘。所望有异。故立多名。一对二乘不定性名一乘。二对中小名大乘。三对下乘名无上乘。四对佛果故名菩萨乘。五对因故名佛乘。名别体同。问疏主解一乘大乘。只合引一乘文。何故引无上乘文。答只缘疏主拟解一乘大乘。所以先会无上乘文。辨中边云无上乘。即是此经开者无上义。辨涅槃二种无上乘也。

言故胜鬘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