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吴蕅益比丘智旭辑

中山汤学绅康民阅梓

【净土玄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六卷云。寍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于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 又云。若见如来者。为得大善利。闻佛名生信。则是世间塔。 入法界品云。若得见于佛。除灭一切苦。能入诸如来。大智之境界。若得见于佛。舍离一切障。长养无尽福。成就菩提道。

○大宝积经无边庄严会云。若复有人。于日日中。称说如来名号功德。是诸众生。能离黑暗。渐次当得烧诸烦恼。如是称念南无佛者。语业不空。如是语业。名执火炬。能烧烦恼。若复有人。得闻如来及佛名号。离诸黑暗。与彼众生为涅槃因。 菩萨见实会云。此释种决定。得生安乐国。面奉无量寿。住安乐国已。无畏成菩提。能趣十方界。供养无量佛。安住一佛土。能供十方佛。 授幻师跋陀罗记会云。有四法。得值诸佛。一者恒以一心专念佛故。二者称赞如来诸功德故。三者所受律仪遍清净故。四者以胜意乐发弘愿故。 发胜志乐会云。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

净信童女会云。菩萨成就八种法故。于诸佛前。莲花化生。一者乃至失命。不说他过。二者劝化众生。令归三宝。三者安置一切。于菩提心。四者梵行无染。五者造立佛像。置莲花座。六者忧恼众生。令除忧恼。七者于贡高人中。常自谦下。八者不恼他人。 文殊师利说般若会云。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辨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

大方等大集经第七云。法语比丘。二万年中无有睡眠。如弹指顷。不生贪心。嗔心。痴心。不善觉观。不念父母宗亲眷属。饮食衣服房舍卧具资生之物。亦不觉知昼夜之相。二万年中。常修念佛。

大集日藏经第九云。若种种善愿。不得称心。欲令如是种种恶业速灭尽者。应净洗浴。著鲜洁衣。菜食长斋。勿啖辛臭。于寂静处。庄严道场。正念结加。或行或坐。念佛身相。无使乱也。更莫他缘。念其余事。或一日夜。或七日夜。不作余业。至心念佛。乃至见佛。小念见小。大念见大。乃至无量念者。见佛色身无量无边。彼佛身形。三十二相。于一一相。亦念亦观。皆令明了。随所见相。见青光明。于彼光相。专精系意。无令心乱。作是念时。而诵是咒。○哆绖咃○毗视林婆毗视林婆○郁头波驮避耶○毗视林婆○斯那婆颇罗斯那婆颇罗阿[少/兔]那多他恀○阿[少/兔]那多他恀○复嘘多俱致毗视林婆○毗视林婆○莎诃○如是一相。在于前心。[骨*力][骨*力]专念。不起乱想。然后诵此陀罗尼咒。乃至念于佛身相中。青色出光。彼光出已。从行者顶入。尔时安心。慎莫惊怖。于自身中见于此光。如彼青色。念此青光。于自身中。各各支体。处处徧行。乃至一切身中火然。见火然已。乃至成灰。及四方风。来吹散灭。如是念时。见于自身无有一相。唯有空在。乃至十方皆悉是空。不见一色。如是念佛青色力缘。诵持于咒。成就此行。善男子。若复有人。如是系念。不散乱心。学四禅地依止。心念陀罗。而彼众生。一切业障。烦恼障。法障。罪业皆尽。唯除五逆。破毁正法。诽谤圣人。

菩萨念佛三昧经云。正念诸法真如之相。是名念佛。大集念佛三昧经云。当知如是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

大集贤护经云。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清净持戒。具足诸行。独处空闲。如是思惟。于一切处。随何方所。即若西方阿弥陀如来。是人尔时如所闻已。端坐系念。专心想彼阿弥陀如来。如是相好。如是威仪。如是大众。如是说法。如闻系念。一心相续。次第不乱。或经一日。或复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先所闻。具足念故。是人必覩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也。 又云。得见彼佛。有三因缘。一者缘此三昧。二者彼佛加持。三者自善根熟。 又云。譬如有人。持赤栴檀示愚痴人。而彼痴故。起臭秽想。主人告曰。若不信者。应先嗅尝。为臭为香。亦应观察是檀光色文彩。然彼愚者。转生憎恶。以手捻鼻。不肯嗅闻。掩闭其目。不肯观视。如是来世有恶比丘憎恶是经。其事亦尔。彼恶人辈。不知修习身戒心慧。愚痴无智。犹如哑羊。顽騃很[C2]弊。彼诸恶人。又薄福故。虽复得闻如是妙典。正念诸佛现前三昧。不用书写。不能读诵。不能受持。不能思惟。不能为人宣扬广说。又亦不能广生随喜。云何能得如说修行。 又云。若有菩萨。深乐广宣。复欲思惟如是三昧者。当先护持清净戒行。不缺戒行。不染戒行。不污戒行。不浊戒行。不著戒行。不动戒行。不被诃戒行。智者所赞戒行。圣所爱敬戒行。应当念知如是诸戒也。彼出家菩萨。应当依彼波罗提木叉。成就威仪。成就众行。乃至成就微尘数等戒行清净活命。于诸戒中。当念成就。应信甚深不得著忍。于空无相无愿诸法中。闻说之时。心不惊怖。无有悔没。以是因缘。成就清净戒行。乃至圣所爱敬戒行也。若有出家菩萨。取著色。受持禁戒。修行梵行。如是取著受想行识。受持禁戒。修行梵行。修行已。作如是念。我今如是持戒。如是苦行。如是修学。如是梵行。愿我未来得生天上。或生人间。自在有生。受诸果报。以是因缘。成就不清净戒。乃至圣者所不爱戒。 又云。具足四法。得是三昧。一者不著一切外道语言。二者不乐一切诸爱欲事。三者常不远离头陀功德。四者常厌三界诸有生处。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云。菩萨成就四法。不离见佛。何等四。自往见佛。亦劝众生。自往听法。亦劝众生。自发菩提心。亦劝众生发菩提心。常不舍离念佛三昧。是为四。

观佛三昧海经云。一者持戒不犯。二者不起邪见。三者不生憍慢。四者不恚不嫉。五者勇猛精进。如救头然。行此五事。正念诸佛微妙色身。令心不退。亦当读诵大乘经典。以此功德念佛力故。疾疾得见无量诸佛。见诸佛者。独一心净。不与他共。又云。未来众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者。观佛诸相好者。得诸佛现前三昧者。当教是人。密身口意。莫起邪命。莫生贡高。若起邪命及贡高法。当知此人是增上慢。破灭佛法。是恶魔伴。如是恶人。虽复念佛。失甘露味。此人生处。以贡高故。身恒卑小。生下贱家。此邪命业。坏败善根。犹如狂象。坏莲华池。

宝雨经云。菩萨成就十种法。生清净佛刹。一成就于戒。无缺无杂无点污。二为一切有情。心得平等。三能成就广大善根。四于利养名称恭敬赞叹。心常舍离。无所染著。五得清净信。心无疑惑。六常修精进。离懈怠心。七能入寂定。无散乱心。八能得多闻而无恶慧。九成就利智。非钝根性。十有慈悲性。无损害心。若有菩萨成就一法。得无缺减。无少违犯。鲜白清净。即得具足成就十法。

诸法无行经云。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共相嗔恚。愿生阿弥陀。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则生清净土。

大乘入楞伽经云。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又云。大慧汝应知。善逝涅槃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月灯三昧经云。是人临欲命终时。悲慧勇猛弥陀佛。是佛为现住其前。以持如是三昧故。得见十力称所求。及诸声闻住其前。决定生彼安乐国。以持如是三昧故。

如来智印经云。若有书写此法印。读诵宣示为人说。此功德身不可议。佛子当生极乐国。

十住断结经神足品云。西方去此无数佛土。有佛名无量寿。其土清净。无淫怒痴。悉同一心。皆由莲花中生。不因父母情欲生也。纯是童男。亦无女形。无大小便。以禅悦乐法。无想念识。以为饭食。共相敬念。如父如母。以生彼者。可发誓愿。

大乘庄严宝王经云。观自在菩萨变现种种。救度无数百千万俱胝那庾多有情。令得往生极乐世界。见无量寿如来。得闻法要。皆令当得成菩提道。

○大般若经云。是菩萨摩诃萨。由与般若波罗蜜多恒相应故。从此处没。生余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在在生处。常得值遇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离佛。 又云。若菩萨暂一覩见佛形像已。乃至证得无上菩提。终不舍于念佛作意。 又云。是菩萨为听法故。常乐见佛。若闻如来在余世界。现说正法。即以愿力往生彼界。恭敬供养。听受正法。 又云。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信乐广大。能依妙色声香味触。修广大施。修此施已。复能种植广大善根。因此善根。复能摄受广大果报。专为利乐一切有情。于诸有情。能舍一切内外所有。彼回如是所种善根。愿生他方诸佛国土。现有如来宣说如是甚深般若无上法处。彼闻如是般若法已。复能安立彼佛土中无量有情。令发无上正等觉心。修菩萨行。示现劝导。赞励庆喜。令于无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转。由斯圆满所发大愿。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又云。若菩萨能正修行一相庄严三摩地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如是三摩地者。应处空闲。离诸喧杂。结加趺坐。不思众相。为欲利乐一切有情。于一如来专心系念。审取名字。善想容仪。随所在方。端身正向。相续系念。此一如来。即为普观三世诸佛。所以者何。一佛所有无量无边功德辨才。等一切佛三世诸佛。乘一真如。证大菩提。无差别故。若精勤修学。得入如是一相庄严三摩地者。普能了达无量无边殑伽沙等诸佛法界无差别相。亦能总持无量无数殑伽沙等诸佛菩萨已转未转无上法轮。一一法门。皆能了达甚深义趣。宣说开示辨才无尽。胜阿难陀。多百千倍。

○大智度论云。庄严佛界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世界愿。亦复如是。福德如牛。愿如御者。 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种种罪。又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者。 菩萨有所见色。皆是佛色。念佛三昧力故。于色不著。 若远离诸佛。便坏诸善根。没在烦恼。自不能度。宏能度人。 如少汤投大冰池。虽消少处。反更成冰。菩萨未入法位。若远离诸佛。以少功德。无方便力欲化众生。虽少益利。反更坠落。 行生忍故。一切众生中发慈悲心。灭无量劫罪。得无量福德。行法忍故。破诸法无明。得无量智慧。二行和合故。何愿不得。以是故。菩萨世世常不离诸佛。复次菩萨常爱乐念佛故。舍身受身。恒得值佛。 世人精进持戒者。于念佛三昧心得定时。罪垢不障。即得见佛。闻佛说法。音声清了。 若离有佛国者。虽受人天乐。不知是佛恩力所致。与畜生无异。若一切佛不出世。则无三乘涅槃之道。常闭在三界狱。永无出期。 菩萨得无生法忍受记。更无余事。唯行净佛世界。成就众生。见不净世界相。愿我国土无如是事。

摄大乘论本云。菩萨念佛法身。由七种念。应修此念。一者诸佛于一切法得自在。转于一切世界。得无碍通故。二者如来其身常住。真如无间。解脱垢故。三者如来最胜无罪。一切烦恼及所知障。并离系故。四者如来无有功用。不作功用。一切佛事无休息故。五者如来受大富乐。清净佛土。大富乐故。六者如来离诸染污。生在世间。一切世法不能染故。七者如来能成大事。示现等觉般涅槃等。一切有情未成熟者。能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故。

○有宋高僧传云。唐法照问文殊言。末法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照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 唐慧日。至北印度健驮罗国。王城东北大山。观音像前。七日叩头断食。志诚祈请。观音空中现紫金色相。长一丈余。坐宝莲华。垂右手摩日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弥陀佛国。劝令念佛诵经。回愿往生。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

死心新禅师云。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念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法海观澜卷五终

弟子等众。从无始来。虽有善根。皆堕偏小。无非误己误人。今得遇此书。开正知见。徧游法海。如得指南。一方既正。方方皆正。初步不迷。步步不迷。所谓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可以直抵宝所。得归故乡。

我佛必然遥伸右手。慈悲摄受矣。众等一心上叩。

常住三宝。忏悔屡生以来邪知邪见。为利为名不知出要。但增生死。思之思之。永断贪嗔痴爱。誓戒杀盗邪妄。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庄严净土。早见弥陀。速离浊恶。成就慧身。再回娑婆。普利尘沙。同归正觉。惟愿。弥陀世尊。观音势至。清净海众诸大菩萨。冥中加被。

满兹微愿。所有一沙一滴。同归法海。一字一句。化作光明。灯灯无尽。展转无穷。伏愿屡生父母。历劫恩冤。早往莲邦。同为菩提眷属。是为至愿。

光绪二十三年六月十九日观音圣诞之期圆满

板存扬州藏经禅院微尘室

[p1]纸本作“随”。

[C2]疑为[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