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略解序
吴郡沙门大佑述
夫寂光真净,初无苦乐之殊;妄识纷纭,遂有圣凡之异。由是漂流五浊,莫遍一真。故我释尊,示生堪忍,当祗园之嘉会,告身子之利根,开法藏之愿门,指乐邦之妙土。琼林玉沼,直显于心源;寿量光明,全彰于自性。众圣同处,非少善之得生;七日持名,在一心之不乱。车理体一,生佛原同,无缘之慈,不谋而应。了唯心之本具,亿刹非遥;知大愿之可凭,三祗横截。经文简约,佛旨玄微,持诵虽多,研详实寡。惟前贤之著述,嗟末俗之罕闻。窃效流通,略伸援引,愿与同志,普结净缘,咸契无生,同登不退云尔。
○唐慈恩法师造弥陀通赞一卷,宋孤山、净觉、灵芝诸师,皆有疏记。三衢伦师、古崖新师,皆曾集注。今欲从略,以便初机。故兹别出,各从其志。
佛说阿弥陀经略解
佛说阿弥陀经
释:此经题五重玄义,准孤山法师,以西土果人为名,方等实相为体,信愿净业为宗,舍苦得乐为用,生酥大乘为教相。
○初、释名。佛说者,释迦教主。四、辨宣说也。梵语佛陀,华言觉者,十号之一。究竟觉了诸法实相,名圆满觉。说者,悦也。得机而说,称悦佛怀。又经通五人共说,拣异菩萨、天仙、化人,故云佛说。
○阿弥陀此云无量寿。经云: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以应身寿量,而天人莫知其数,况法报身耶?亦云无量光。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又佛是通号,阿弥陀是别号。释迦是此方教主,庶物咸知,故但举通号。弥陀是极乐导师,理须表显,故彰别号。
○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三世不易。由圣人金口所宣,故言经也。又经是通名,佛说等是别名。经有三种,谓教、行、理。依教修行,从行显理。佛是觉义,约修成就,故属于行。说即是教,阿弥陀是理。与众典不同,则三经皆别。以对经字,则三经皆通。理即法身,行即般若,教即解脱。三一圆融,不可思择,名秘密藏。故闻首题名字,获无量功德也。
○此经本名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传至中华,凡二译。唐译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今本隐略经题,在六方佛后。即云汝等众生,当信是等。以此经正示持名方法。况弥陀圣号,众所乐闻。用此立题,人多信受。故得四海同遵,流通无尽。译人之善巧也。
○二、辨体。智度论云:诸大乘经,通以一实相印为经正体,即所诠之理也。
○三、明宗。经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一经之宗要也。
○四、论用经云:即得往生极乐国土,皆不退转于无上菩提,离生死苦,得解脱乐。此经之力用也。
○五、判教相部属。大乘方等教摄二藏明义,菩萨藏收渐顿分之属顿教,以令凡夫不退菩提故。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鸠摩罗什,此云童寿丘,兹国人也。后秦姚氏据长安,尊为国师。弘始年间,译诸经论。南山感通传云:七佛以来译经师也。
如是!
注曰:如是者,即指所闻之法体也。实相之理,古今不异,名如如理,而说为是。
我闻:
我者,阿难自谓也。阿难结集法藏,自言:如是法门,我从佛闻也。
一时
机应和合之时,不言其年月日者,二土正朔不同故也。
佛。
此云觉者,自觉异凡夫之不觉,觉他异二乘之独觉,觉满异菩萨之在因,众圣中尊,故名曰佛,即释迦教主也。
在舍卫国。
舍卫,正云室罗筏悉底,此云闻物,言人物富庶,远闻诸国故。
祗树给孤独园
梵语祗陀,此云战胜,波斯匿王太子名也。梵语须达多,此云善施,长者名也。能惠施国之穷民,名给孤独。侧布黄金,从祗陀买园,建立精舍,请佛说法。祗陀施树,故并称也。
与大比丘众
比丘,此云乞士,乞食资身,乞法练心,又云怖魔,又云破恶。僧者,具云僧伽,此云众和合。
千二百五十人俱。
三、迦叶有千弟子,舍利、目连共二百五十人,最初归佛,常随众也。
皆是大阿罗汉。
阿罗汉含三义:一、应供,为人天福田,乞士果也;二、杀贼,断烦恼尽,破恶果也;三、无生,不受后有,怖魔果也。
众所知识。
闻名钦德曰知,睹形敬奉曰识。
长老舍利弗!
耆年硕德,通称长老。舍利弗,此云身子,其母身容端正,眼如鹙鹭,兼母名之,又名鹙子,智慧第一。
摩诃目犍连
此云大采菽,姓也,其族众多,故以大别之,神通第一。
摩诃迦叶
此云大龟氏,其祖感灵龟负仙图而出,遂以名族。又云饮光,身光赫奕,映蔽余光。毗婆尸佛时为冶金师,贫女以金珠同修塔像,从是以来,身常金色也。
摩诃迦旃延
此云文饰,论议第一。
摩诃拘絺罗
此云大膝,从状得名,舍利弗舅氏。
离婆多
此云星宿,父母祷星而生,遂以为名。
周梨槃陀伽。
此云继道,其母省亲,生于路傍,故姿性鲁钝,唯诵半偈,证罗汉果。
难陀
此云善欢喜,佛之亲弟也。
阿难陀
此云庆喜,白饭王之子,佛之堂弟也。佛成道日生,举国忻庆,因立嘉名,多闻第一。
罗睺罗
此云覆障,本修罗之名,能障日月,佛为所障,不即出家,故以为名。
憍梵波提!
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噍,故受此名。
宾头卢,颇罗堕。
宾头卢,此云不动,名也。颇罗堕,此云利根,姓也。别译云宾度罗䟦罗堕阇。
迦留陀夷。
此云黑光,其形粗黑故。
摩诃劫宾那
此云房宿,母祷房宿而生。
薄拘罗
此云善容,形貌端正,故昔施僧一诃梨勒,感五不死报。
阿㝹楼䭾
此云无贫,昔于饥世,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果报充足,天眼第一。
如是等诸大弟子。
学在师后,故称弟;解从师生,故称子。此总结前文也。
并诸菩萨摩诃萨。
梵语菩提萨埵,此云觉有情。同佛所证曰觉,无明未尽曰有情。摩诃萨,此云大道心众生。
文殊师利法王子,
文殊师利,此云妙德,以微妙三德同佛所证故;亦云妙吉祥菩萨入法正位,名法王子。
阿逸多菩萨。
此云无能胜,超出偏小,故慈氏之名。
干陀诃提菩萨,
此云不休息,勤不懈故。
常精进菩萨
了法性常住,成无作正勤故。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迥出偏小,故以大别之。
及释提桓因等。
此云能天帝,忉利天王也。
无量诸天大众俱,
欲、色界中诸梵天王,护世四王等也,兼四众八部,故言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尔时者,将说经之时也。以身子利根,故特告之,不俟其请问也。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一、佛土者,大千世界也。十疑论云: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而言之耳。但使众生净业成就,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实非远也。
有世界名曰极乐。
梵语须摩提,此云安养,或云清泰,又云极乐者,犹言最胜也。一切国土,随机所感,有乎四种:一、常寂光土,诸佛究竟极果所居;二、实报土,法身大士所居;三、方便土,三乘人所居;四、同居土;六、凡所居。以五浊轻重而分净秽。娑婆五浊重故,兼四恶趣,轮回不息;安养五浊轻故,唯有人天,皆得不退,故名极乐。尽理言之,唯究竟寂光是真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佛有三身:一、法性身,居寂光土,身土一如,名秘密藏;二、报身,居实报土;三、应化身,居下二土。随九品机,所见不同,现在说法,拣非过未也。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上文徴起,下文总释,明依报庄严。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无有众苦者,无三涂、八难等诸苦也,对娑婆极苦言之,故云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
栏,槛也。横曰栏,纵曰楯。庄严宝树,围绕华丛也。
七重罗网
宝网罗覆,光色晃耀,周匝垂布,庄严校饰。
七重行树
观经云:一一树高八千由旬,七宝华叶,无不具足。
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四宝者,金、银、琉璃、玻璃也。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
观经云:二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
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唐译云: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饥渴,八长养诸根。
池底纯以金沙布地。
观经云: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而为底沙。
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
琉璃,此云不远,去波罗奈城不远有此宝,故以为名。玻璃,此云水玉。
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璖、赤珠、马瑙而严饰之。
观经云: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大本云:其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露,覆盖其上。
池中莲华,大如车轮,
灵芝云:车轮大小难为定。准十住婆娑论云:轮王千辐轮,周围十五里。
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观经云:一一池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则非止四色。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非止如车轮也。大本云:池中莲华,或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是知随机所见,优劣不同耳。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国界严饰,皆是弥陀积劫薰习修菩提行愿之所成就。
○引文中言大本,即无量寿经二卷,广谈净境。言观经,即十六观经,广明行相。今经略说,世称于小本,即对大本而言也。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
观经云:无量诸天作天妓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大本云:亦有自然万种伎乐,又其乐音无非法音,清扬哀亮,微妙和雅,一切音声所不能及。
黄金为地
观经云: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兼以七宝界其分齐。今言黄金,乃地面庄严耳。
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曼陀罗,此云白华,亦云适意。然彼国光明常照,不以日月,则无昼夜。准大本经,以华开鸟鸣为晓,莲合鸟栖为夜。亦无四时,春秋冬夏,不寒不热,常和调适。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
衣裓即衣襟。真谛云:外国盛华器也。
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大本云:承佛威神,一食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恭敬供养诸佛。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饮食经行,
食时者,午前也。大本云: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见色闻香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着,食已化去,时至复现。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净土珍禽,与娑婆羽族不同,故云奇妙。如来顺世而说,译人取类而翻。
白鹄孔雀鹦鹉
此三可解。
舍利!
此云春鹦,或云鹙鹭。
迦陵频伽
此云妙音,鸟在壳中,其音已超众鸟。
共命之鸟
两首一身,报同识异。法华云:命命。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
其音演畅五根。
一、信根,二、精进根,三、念根,四、定根,五、慧根。能生圣道,故名为根。
五力
同上根名,能排业障,故名为力。
七,菩提分。
菩提,此云觉分者,亦云支也。一、念觉,二、择法觉,三、精进觉,四、喜觉,五、轻安觉,六、定觉,七、舍觉。
八圣道
诸经或云:八正道: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如是等法。
三十七道品,阙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三科,故云等法。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孤山曰:念佛如医王,念法如良药,念僧如瞻视人。三者既备,烦恼之病可瘥也。又观自心,寂而常照,则诸法炳然,名念佛;照而常寂,无法可得,名念法;寂照不二,即存而亡,名念僧。此一体三宝也。灵芝云:此界心垢,常思五欲;彼土心净,专念三宝。两土升沉,于斯可见。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
浊世禽畜罪业所招,净土何缘有此?
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趣。
大本法藏比丘本愿云:设我得佛,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三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彼土清净,尚无三恶道之名字,况有罪报所生之实体乎?
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观经云: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赞佛法僧。灵芝云:当知众鸟即是如来神力,欲使法音宣畅耳,知非罪报所生也。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大本云: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观经又说:其摩尼水流注华间,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孤山云:虽宝楼金池为悦目之玩,而非惑荡之色,而能达唯心无境矣。虽风树鸟声有入耳之娱,而非惉懘之音,而能念三宝有归矣。
舍刹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审其解否,次为释通。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大本云:阿弥陀佛威德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观经云: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或曰:光明无量,我何不见?答:杲日丽天,瞽夫不睹,是盲者咎。众生障重,如处覆盆之下,非日光之不照也。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
阿僧祗,此云无数。大本云:彼佛寿命,不可称计。假使十方世界众生,皆成声闻、缘觉,竭其智力,于百千劫,悉共推算,不能穷尽。法藏本愿云: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能限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前总告云:今现在说法。此示已成佛之劫数也。大本云:成佛已来,凡历十劫。唐译云:经十大劫。皆是一期赴机之说。然胜应身弥亘三际,充满十方,无有限极,其可以劫数测量其久近耶?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闻四谛,声教悟道,故名声闻。皆阿罗汉者,拣非前三果也。不言缘觉,摄在声闻数中。天亲论云:二乘种不生。今言回心向大故得生,以惯习小故,权证二乘,不久证大也。
诸菩萨众生,亦复如是。
不独声闻无量,菩萨亦无量也。声闻通两教二乘,菩萨通四教,正意在圆。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乐那殊胜,海众难量,皆是弥陀,愿力成就。
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䟦致。
阿鞞䟦致,此云不退转。下文云:皆不退转阿耨菩提。则知生彼国者,虽下品凡夫,直至成佛,更无退堕。大本云: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诸根明利,乃至成佛,不受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劫说。
一生补处,即等觉也,亦名最后身。谓次当作佛,唯余一生,若此土弥勒者是也。彼土则观音次补佛处,势至又补观音处。大本云:彼国菩萨皆得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铠而自庄严。其数甚多,不可称计,故云阿僧祗也。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愿能导行,如牛挽车,要须御者,则能有所至。净佛国土,由愿引成。天亲论云:菩萨所修善根,不为自身,欲拔一切众生苦故,摄取众生,同生彼国。四明云:但为戒福不精,无往生愿,故在秽土,闻法入真。须惧娑婆不常值佛,尘境粗强,诚为险处,致多退失。故须外加事忏,内勤理观,加愿要制,必于宝刹,速证无生。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诸上善人者,指前声闻、菩萨一生补处也。慈觉云:娑婆国土,观音、势至,徒仰嘉名;极乐世界,彼二上人,亲为胜友。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以不退菩提故,同佛所证,谓同法性身,同常寂光,故云俱会一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灵芝云:欲显持名功胜,先斥余福为少善根。施、戒、禅、诵,一切福业,若无正信回向愿求,皆为少善,非往生因。若依此经,执持名号,发愿往生,方名多善根也。善根明正行,谓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福德约助行,观经云:愿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诵读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皆往生之助行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孤山曰:执谓执受,持谓任持。信力故执受在心,念力故任持不忘。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若者,不定之词。利根一日一念,钝根或至七日。行成纵来破戒,定为往生之因。一心不乱,有事有理。事一心者,行者系缘忆念阿弥陀佛相好光明无分散,意念无间,名事一心。理一心者,了达能念之心,所念之佛,皆无自性。虽本来空寂,而感应道交。如镜像水月,任运显益。当处皆空,全体即假。二边匹得,中道不存。三谛圆融,绝思绝议,名理一心。然须了达法界唯心,心外无境。弥陀相好,元是自心。十万亿程,不逾当念。以性具诸法,故不从外得。又复当知,弥陀已证究竟第一义谛。一称嘉号,万德齐彰。罪消尘劫,福等虚空。何况一日至七日耶。良由法藏本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既承彼佛因中愿力,果上光明,执持名号,功德无量。临终见佛,决定无疑。
○灵芝疏载襄阳石本于一心不乱下有云: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彼石经本六朝人书,窃疑今本相传讹脱。况我弥陀以名接物,耳闻口诵,无边圣德,揽入识心,永为佛种,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实谓多功德也。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灵芝云:圣众现前,亦有多种,或真佛、化佛、观音、势至,随其品位,委在观经。或谓临终见佛,以为魔者;或云自心业现,实无他佛来去。斯盖不知生佛一体,感应道交,自障障他,为过非浅。法藏本愿云:众生发愿,欲生我国,临命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
乘弥陀愿力摄持,不为平昔妄想攀缘倾动其心,正念现前,故云心不颠倒。
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因前念佛,罪灭障除。净业内熏,慈光外摄。离苦得乐,一刹那间。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净业功勋,愿为最要,是故如来,再三劝勉。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牒前称赞,依正庄严,愿行功德,利益无量。以例六方诸佛,悉亦如是称赞,勉令生信。唐译具有十方,此唯六方,略去四维耳。孤山疏,此后即属流通。今谓诸佛称赞,是本经题。一经要旨,合归正说。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
此云不动法身,是常住无迁变故。
须弥相佛
须弥,此云妙高,佛相如之。妙则三德圆融,高则迥出因位。
大须弥佛
佛德高大,如须弥卢,超过众山,
须弥光佛
光如须弥,殃蔽众山。
妙音佛!
音声美妙,说法称机。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恒河,亦云殑伽河,在天竺无热池侧,广四十里,其沙至细,与水同流,言其多也。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出广长舌,表无虚妄。无量劫来,口离四过,故感此相。三千大千世界。俱舍颂云:四大洲日月,须弥卢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说名为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坏。谓万倍四天下,总为佛土也。
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
决定不虚,故言诚实。十方世界,恒沙诸佛,异口同音,说此法门,令生深信。
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此十六字是本经题,上八字言极乐依正庄严行愿因果,下七字言六方称赞。下文释云: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皆为诸佛之所护念,不退菩提。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
日月灯光,表佛二智。
名闻光佛
名闻十方,如光遍照。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