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沙门 天頙 撰

禅教对辨门(二十五则)

卢舍那佛。菩提树下。初成正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令诸大众。顿证顿悟。唯迦叶上座。入秘密难思之地。文殊普贤等八万菩萨众海。未识迦叶入处 本生经。

梵王至灵山会上。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群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亿众悉皆罔措。独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分付摩诃迦叶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海上由风转。种种波浪起。出世观缘故。分别演三千。海底极深故。风影所不到。如来心境界。澹然无有畔。岭南宗道者注云。波浪者。喻现佛之教海。随机乐欲。五千教典之诠。海底者。比如海底极深。不是风影之所动。三劫之风不到其底。我佛深趣亦复如是。深之最深。玄之又玄。意不可思。言不可议 般若多罗海底宗影示玄记。

唐土第二祖惠可大师。问达磨。今付正法即不问。释祖传何人。得何处。慈悲曲说。后来成规。达磨曰。我即五天竺。诸祖传说有篇。而今为汝说示。颂曰。真归祖师在雪山。丛木房中待释迦。传持祖印壬午岁。心得同时祖宗旨。 达磨密录

唐土第六祖惠能大士。因有僧从幽州来参。白言。佛说三乘法。又云最上乘。弟子不解。愿赐慈悲。祖告之曰。见闻转读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万法尽通。万行俱备。一切不除。离诸见相。念念无住。是最上乘。 普灯录

般若多罗云。我佛从兜率天。入摩耶胎中。直与三十三人。总授玄记云。吾有心法。总付於汝。各各候时。当一人传一人。密护宗旨。勿令断绝。谓之教外别传。由是颂曰。摩耶肚里堂。法界体一如。卅三诸祖师。同时密授记。 付法藏传

教者不伦。有三畴类。一显教者。诸乘经律论也。二密教者。瑜伽灌顶五部护摩三密曼拏罗法。三心教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法也。次一法轮。即显教也。以摩腾为始祖焉。次二教令轮者。即密教也。以金刚智。为始祖焉。次三心轮者。以菩提达磨。为始祖焉。是故传法轮者。以法音传法音。传教令轮者。以秘密传秘密。传心轮者。以心传心。此之三教三轮三祖自西而东。化凡而圣。流十五代。 僧史略

按智度论云。诸佛断法爱。亦不立经书。亦不庄严语言。则大圣其意。何尝必在於教乎。又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此岂使人执教迹耶。又经云。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於是二中间。未曾说一字。斯固教外别传之谓也。 正宗记

尔时释迦。不是禅化主也。言此宗行化主佛。非舍那非释迦。而能作舍那能作释迦。非十身非三身。而能作十身能作三身。所以道法中王。只这是一体三身不相似。自有灵光照古今。何必胸前题卍字。 辨宗记

且夫教外别传。即佛佛祖祖所共法也。以是法非文字所可拟议。故曰教外。以不历位次阶级。而悟佛心宗。径受法印。故曰别传。教也者。自有言。至於无言者也。心也者。自无言。至於无言者也。自无言而至於无言。则人莫得而名焉。故强名曰禅。世人不知其由。或谓学而可知。思而可得。习而可成。谓之禅那。此云静虑。静虑者。澄神端坐。息缘束心。助成观慧之一法耳。何故世尊於垂灭之时。而密传於迦叶。以至三十三世累累而不绝乎。是故达磨所传者。非借教习禅者也。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道也。 祖门刊正录

唐土第五祖弘忍大师。召第六祖惠能大师。告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小大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磨。届于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于吾。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於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 传灯录

诸佛说弓。祖师说弦。说弦者。禅门正传玄路。不借言说。直示宗本心体。如弓之弦。若教门。则一乘是直路。三乘是曲路。不如直举宗本心体。示於心念之中。何故。一乘教中所说者。事事无碍法界圆融。此事事无碍法界。方归一味法界。拂此一味法界之迹。方现祖师所示一心。故知诸教不直。 顺德禅师录

十佛坛场一海印。三种世间总在焉。无尽性海合一味。一味相沈是我禅。 真净文和尚颂

世之文字法师。见禅者排斥佛教。实谓非经。至乃毛竖。只怪禅者排斥佛教。不见禅者洗光佛日。予难其此说。教有明文。云非声闻乘。非缘觉乘。非菩萨乘。亦非佛乘。是先祖相承底最上上禅。问曰。宜以何等语。形容此法门。答曰。僧问赵州祖师西来意旨。云庭前栢树子。此一句。龙宫海藏。所未有底。 寂音尊者录

僧问。别传之法。起於何时。答曰。佛涅盘之时。虑未来众生。但依经言。不解佛意。如贫人数他珍宝。终无所利。由是世尊开青莲目。顾视迦叶。对众密付。 延寿禅师录

问达磨对杨衒之曰。明佛心宗。寸无差误。行解相应。名之曰祖。何现声闻之迹。得传教外之心耶。答引接小乘之机。权作声闻之相。教外别传之日。非是声闻之智。 禅林集

评曰。唐神清不喜禅者。乃着书而抑之曰。其传法贤圣。间以声闻。如迦叶等。虽则回心。尚为小智。岂能传佛心印乎。固哉清也。徒肆己之爱恶。而不知大圣。若传法者。虽示同声闻。而岂宜以声闻尽之哉。岂非应化佛所化出罗汉耶。佛所化者。宜其所有四禅三昧无量功德。与如来不异也。不异如来而传佛心印。孰谓不然乎。 正宗记

真性即不垢不净。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降差殊。谓带异计忻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忻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现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又云。以心传心者。是达磨大师之言也。因可和尚次问。此法有何文字教典习学。大师答云。我法以心传心。不立文字。谓因师说。而不以文句为道。须亡诠得意。得意即是传心。禅门离念无念。亦是此中拂迹遮过。但以心传心。密意授受之处。非今简牍所论也。 圭峰禅源诸诠集序及本录

有人问大珠禅师。弟子未知律师法师禅师何者最胜。师曰。夫律师者。戒毗尼之法藏。传寿命之遗风。洞持犯而达开遮。秉威仪而行轨范。牒三番羯磨。作四果初因。夫法师者。踞师子之座。泻悬河之辨。对稠人广众。启凿玄关。开般若妙门。等三轮空施。夫禅师者。撮其枢要。直了心源。出没卷舒。纵横应物。咸均事理。顿见如来。拔生死深根。获现前三昧。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其人礼谢而退。 大珠惠海禅师录

谬会真规之众侣。错传上祖之嗣承。或谓顿渐之门。以为正脉。又举圆顿之教。将作宗乘。性海自体。虽不可说。事相永寂。而修法界之因。以证法界之果。故云。因果域内。若举宗门密传妙旨。本无法界之因。亦无法界之果。亦无智证。亦无依正。本无因故。无修万行之路。本无果故。亦无证果之门。问若约海印。自是证体。离因离果。与禅门正宗心印。如何和会。答相似而不相似。何谓也。所言海印者。促因果处。归亡因果处有因始迹。有果终迹。若论当时。虽无因果。而推本则有因有果。若约禅所以。则本无法界之因。更无亡因。本无法界之果。更无亡果。岂可亡因果之后。归无因果处哉。所以古德云。禅祖传心处。如鸟飞空等。问顿教中。一切法离心缘相。离能念所念。一一法法。纯纯无杂。唯如如功德。故无能入者。抑亦清净解脱。何故与禅门不同。答诸佛境界。本自离念。念起故众生。众生若一念不生。即同诸佛。又初地即佛地。三贤十圣犹如空中鸟迹。若论所证真如。离言离相。泯绝无寄故。若不洞明前解。无以摄成此行。行即忘机行也。然则有所证真如。有能证智体。有所不生妄念。有所生正念。虽寂灭无次第阶级。而有从信至佛地。佛地即信位。若论禅门。本无一念。不生何念。念既本无。信位何立。信位不立。佛地何有。相念不见。离是何相。名字本无。离何名字。故不同顿教。忘情契理有二义。一依教契理者。如大乘菩萨。佛说小乘。不滞小乘。虽说大乘。不滞大乘。说理说事。不滞理事。说空说色。不滞空色。说真说俗。不滞真俗。五乘诸法。一一字一一句。不坏假名。圆融融会。二依禅契理者。佛说大乘。本无大乘。佛说小乘。本无小乘。佛说理事。本无理事。乃至三乘十二分教。三界所有法。如鸟飞空。永无踪迹。如华严疏云。圆顿之上。别有一宗。此亡诠会旨之宗。或问亡何诠。会何旨。答亡五教之诠。会五教之旨。禅宗是也。 玄觉禅师教外竖禅章

或问。禅经是小乘之经。不当预祖门之道。楞伽是性宗之法。兼有说云。是达摩带来。要证据心地法门。此乃临终分付可乎。答此亦不可也。此经是单喻经。立楞伽山为喻者。意谓此山高峻。以生死大海隔诸众生及二乘人等故。文云。非得通菩萨。不能登此山。但与大惠等诸菩萨。谈佛性义。意欲激发二乘之人。令其舍小慕大耳。备机不足。故止可在方等部中。又安可证据祖门耶。问祖门既非禅经为宗。又非楞伽为宗。今立般若为宗可乎。答亦不可也。何哉。我先觉父涅盘会中只云。吾有正法眼藏。付嘱摩诃迦叶。不闻吾有摩诃般若。付嘱摩诃迦叶。梵语般若。此云智惠。若是智惠。□是舍利弗为宗主也。为般若已前所说法。皆为戏论。故经云。蠲除诸法戏论之粪。当知般若是声闻齩症破块之大药耳。安可谓禅门之宗主也。问禅经与楞伽般若。或教理未圆。备机不足。故与祖门异耳。华严以尘尘剎剎。显见毗卢遮那清净妙身。楞严以妙性圆明。普示含识。法华是一乘微妙。该摄具周。如何祖师之门复有别传之事。答我释迦氏之说教也。以等慈心。普视含识。在生死海。或漂或流。随其高下而济渡之。就其海中。张罗罟网。或围或箔。若竿若钩。其鱼有大者。曰鳌曰鲸。即入大网之内。或鲂或鳟。即投中网之中。至於蟹蚬蚌螺。遂用小网捞摝。尽使出烦恼海。上涅盘山。一切含识。咸皆受渡。中有一物。鬣如朱火。爪似刚钩。眼射日光。口吐烟气。忽因出窟。见此[竺-二+(一/尸/邑)]梁筌网交罗张捕之具。将身一展。举爪略拏。则见白浪滔天。黑风蔽日。方当半昼斗觉晦冥。俱是[竺-二+(一/尸/邑)]梁一时漂荡。然后却在云端之内。注甘露雨。润益生灵。当知我祖门之人。有如此事。 鉴昭禅师引古辨今录

问有舌无舌。其义云何。答仰山云。有舌土者。即是佛土。是故应机门。无舌土者。即是禅。是故正传门。问如何是应机门。答知识扬眉动目而示法。此皆为应机门。故有舌。况语言也。问如何是无舌土。答禅根人是。此中无师无弟也。问若然者。何故古人云师资相传耶。答章敬云。喻如虚空。以无相为相。以无为为用。禅传者亦然。以无传为传。故传而不传也。问无舌土中。不见能化所化者。与教门如来证心中。亦不见能化所化。云何别耶。答教门之至极。如来证心。名曰海印定。三种世间法印现。而永无解。是则有三种世间迹也。今祖代法者。等闲道人心里。永不生净秽两草。故不荒三种世间草。亦无出入迹。所以不同也。净则真如解脱等法。秽则生死烦恼等法也。所以古人云。行者心源如深水。净秽两草永不生。又佛土者。前服定惠之衣。入燃灯穴内。今放却定惠之衣。立玄地。故有踪迹。祖土者。本来无脱不脱。不着一条线。故与佛土大别也。 海东无染国师无舌土论

无染国师问。法性禅师。教禅何别。答百僚阿衡。各能其职。帝王默庙堂之上。万姓以安。 无染国师行状

溟州崛山梵日国师。答罗代真圣大王宣问禅教两义云。我本师释迦。出胎说法。各行七步云唯我独尊。后踰城往雪山中。因星悟道。既知是法未臻极。游行数十月。寻访袒师真归大师。始传得玄极之旨。是乃教外别传也。故圣住和尚。常扣楞伽经。知非祖宗。舍了却入唐传心道允和尚。披究华严经。乃曰。圆顿之旨。岂如心印之法。亦入唐传心。此乃非其根本。能信之别旨耳。 海东七代录

重峰祖师澄观禅师。入唐嗣长庆棱和尚。还国后。答光宗大王宣问禅法之源曰。此事从释迦已前。禅教门逈别矣。而达磨大师来唐土。亲传惠可。而观之僧那禅师。不得祖宗法。以愚惑情。将欲破灭祖宗正法。故假设方便。谓金刚楞伽。是我心要。付惠可。兼传之。因此未究禅旨。泛参浮议。禅教僧或生轻违心。 海东七代录

禅门宝藏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