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於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於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

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於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

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

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

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傍枝不能远去。翅翮成就,方能飞空自在无碍。

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弥陀佛证无生忍已,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

故论云:“游戏地狱,行者生彼国,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救苦众生。”

以是因缘求生净土,愿识其教。故十住婆沙论名易行道也,

【白话释】

问:诸佛菩萨都是大慈大悲,以救度众生为志业的。他们只愿生在三界,在五浊恶世的三恶道里,救拔痛苦的众生。怎麽会求生净土,独善其身呢?如果这麽做,岂不是舍离众生,而失掉了大慈悲心吗?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岂不是障碍了修菩提道?

答:菩萨有两种,一种是久远劫来一直在修菩萨道,而且早已证得无生忍的,也就是你所指责的那种菩萨。一种是尚未证得无生忍及刚开始发菩提心的凡夫。这类凡夫菩萨要经常不离佛的身边,等无生忍的力量成就之後,才有能力入三界在恶世中拯救苦难的众生。

所以大智度论说,被贪嗔痴绑得无法动弹的凡夫,就算有很大的慈悲心,想要在五浊恶世中救度苦难的众生,是没有什麽用处的。因为五浊恶世里烦恼的力量很强,如果没有忍力的话,心就会随著境界转。被声光色相一缠缚之後,自己就先堕落三恶道了,还有什麽能力救众生吗?

就算不堕恶道生在人间,佛法也是很难得再听闻了。又或许由於修过布施持戒等福,因此生在人间当上国王大臣,而得到富贵,过著自在的日子。纵然遇到善知识教,也不肯相信了。这时就容易因贪欲而沈迷在放逸的享受里,於是就造了许多罪业。由於这些罪业,结果堕落三恶道里,经过无量劫的时间之後,才再从地狱里面出来。这时投胎人间得的是贫贱之身,若是又没有遭逢善知识的话,很可能又因为造罪而又堕落地狱。像这样子轮回不已一直到今天,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世世都是这样的。这种能力不足的发大心修行法,叫做难行道,就是很难修成之道。

所以维摩经说:“自己病了都救不了自己,而还能够去救其他的病人吗?”

大智度论又说,譬如有两个人,亲属都掉到水里。有一个人情急之下,也立刻纵身入水救人,可是因为不会游泳,也不会其他的出水方法,因此和亲属一起都淹死了。另外一个人就晓得要去找船,然後乘船去救接溺水的亲属,结果两人都安然无恙。刚发菩提心的菩萨也一样,忍力没有成就以前,是没有能力去救众生的。因此要常亲近佛,证得无生忍之後,才能救度众生,好比找到船那人一样。大智度论又说,譬如婴儿不能离开母亲,如果离开母亲或是掉到坑洞或井里,婴儿就会因为没有乳饮而死亡。又有如翅膀未长成的小鸟,只能依靠在树枝四周,不能离开远去。等到羽翼成就之後,自能一飞冲天,自由自在,毫无障碍。

而我们凡夫毫无一点力量,只能专心念阿弥陀佛,以便修成念佛三昧。由於信愿行三业具备,临命终时收摄身心一心念佛,能够往生是一定的。到了极乐世界花开之後,见到阿弥陀佛,然後证成无生法忍。那时再到三界来,乘坐无生法忍的大愿船,来救济苦恼众生,那时就有任意自在的能力,可以广泛的大作佛事了。

因此大智度论说,修行者在地狱里,其实是游戏,因为他证得无生法忍,具备游戏神通能力,可以自在出入生死国,到地狱里教化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

因此之故,要求生净土,愿大家认识清楚求生净土的真正意思。所以十住婆沙论把求生净土称为易行道,也就是容易修成之道。

第二疑

问: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今乃舍此,求彼生西方弥陀净土,岂不乖理哉?又经云:“若求净土,先净其心,心净故即佛土净。”此云何通?

答:释有二义,一者总答,二者别答。总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弥陀净土,则是舍此求彼,不中理者。汝执住此,不求西方,则是舍彼著此,此还成病,不中理也。又转计云,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则断灭见。

故金刚般若经云:“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发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

二别答者,夫不生不灭者,於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於生体,亦不可得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非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

为此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又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

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

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佛土净。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瞠他求生净土,几许误哉。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白话释】

问:诸法的本体是空的,本来就没有生,是平等寂灭的。现在要舍弃这些,求生到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去,难道不是乖违佛理了吗?而且经典上说:“想要求净土,要先清净自己的心,心清净了,佛土也就清净了。”因此我们要求生净土,不是就不通了吗?

答:分两方面回答你,一个是总体回答,一个是分别回答。总答如下,你说求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是舍弃这里而求生到那里,是不合乎中道之理的。那麽你执著这里,而不求生西方,这不也是舍弃那里而执著这里吗?弊病是一样的,也都是你所说非中道之理。如果你又想说,那我就也不求生那儿,也不求生这儿好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叫做断灭见。

所以金刚经上,佛告诉须菩提说:“须菩提呀,你如果用这种念头来发究竟菩提心的话,那就叫做断灭相。你千万不要这麽想,因为发菩提心的人,是不说断灭之见的。”

别答如下,现在告诉你不生不灭的意思,先讲不生。所谓不生,是指生的因缘,是由於诸法的和合而成的,它是没有一个坚守的自性的。然而寻求此生物之本体,也找不到。它生的时候,不知道从那里来,所以叫做不生。其次讲不灭,不灭是说诸法散时,它也没有坚守一个自性,说我要散灭了。当它散灭时,不知它到了何处,所以叫做不灭。所以说,并不是因缘生之外,另外有一个不生不灭。也不是说不求生净土,就叫做不生。

因此中观论有一首偈语说:“由因缘而出生之诸法,我说这就是所谓的空,也就是所谓的假名字,这一切就叫做中道法。”

中观论又说:“诸法不是自己生出来的,也不是别人来替他生的,不是共同生也非自然生,故可知诸法根本就无生。”

维摩经说:“虽然知道诸佛的国土和众生是空的,但是却依然经常修行以庄严净土,经常教导度化诸众生。”

维 经又说:“譬如有人,想要盖房子。如果在地上的空旷之处盖的话,就可以没有障碍而随自己的意思盖。如果想在虚空中盖房子的话,那是永远也盖不成的。”

要知道诸佛的说法,经常是应用虚假的文字语言,来讲述真谛与俗谛的道理,再从中透露出诸法实相的义理出来。有智慧的人精进不懈求生极乐净土,从而达成不可得的生之本体,这就是真正的无生,也就是所谓的心清净的话,佛土就清净。而愚蠢的人,往往被字眼束缚住,听到生这个字,就把它死死的当个生来看待。听到不生这两个字,又把它当成不生来看待。他们不知道生就是不生,不生就是生。结果由於不了达此中的道理,而横生了许许多多的是非诤论,反而瞠怪别人求生净土。这种错误实在是太大了,这就是所谓的毁谤佛法的罪人,也就是邪知见的外道呀。

第三疑

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

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往生?”

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

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

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达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无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无二,故炽然念一佛时,即是念一切佛也。

【白话释】

问:十方诸佛和一切净土,他们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功德也一样。修行人应该要念一切功德,往生一切净土才是呀,而现在我们只偏求一尊佛,只求往生一个净土。这岂不是和平等性相乖违吗?请问为何只求生西方净土?

答:一切诸佛及净土,确实都是平等的。但是由於众生的根器钝,内心混浊杂乱的人多。如果不专心只放在一件事物上的话,三昧是很难修得成的。专心念阿弥陀佛,就是修一相三昧。由於专心到了极点,所以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好比随愿往生经里,普广菩萨问佛说:“十方世界也都有很多的净土呀,为什麽世尊您偏偏只称赞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专门要众生往生那里呢?”

佛陀回答普广菩萨说:“阎浮提的众生,大部分人的心都很混浊杂乱,因此我我只特别称赞一尊西方的佛及他的净土,是为了要使那些众生,能够专心在一个境界上,这样才比较容易能够往生。如果要他们念所有一切佛的话,境界就太宽广了,那麽心就会散漫。心一散漫,三昧就很难成就,三昧不成就没有办法往生了。

“其实求一尊佛的功德,和求一切佛的功德是一样的,因为佛性相同之故。因此,念阿弥陀佛也就等於念一切的佛。求生极乐世界,就等於求生一切的净土。”

因此华严经说:“一切佛的法身,也就是一尊佛的法身。一尊佛的心、智慧、十力、四无畏,和一切佛也是一样的。”

华严经又说:“好比十五日的月亮,映照在一切的水中,虽然月亮的影像很多,但是未来的月亮也还只是天上的那一个。这月亮就好比修成究竟佛的无碍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感应示现。佛的法身就和月亮是一样的,只有一个而没有二个。”

有智慧的人,可以从譬喻里获得解悟。有智慧的人如果能够了解一切的月影,就是一个月亮之所现,一个月亮,就是一切的月影源头,因此月亮和月影是无二无别的道理,那麽他也就能够明白一尊佛就是一切的佛,一切的佛也就是一尊佛,因为法身无二无别之故。所以,精进专心念一尊佛时,也就是精进专心在念一切的佛。

第四疑

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念一佛净土随得往生,何须偏念西方弥陀佛耶?

答:凡夫无智,不敢自专。专用佛语,故能偏念阿弥陀佛。云何用佛语?释迦大师一代说法,处处圣教,唯劝众生,专心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无量寿经、观经、往生论等,数十余部经论文等,殷勤指授,劝生西方,故偏念也。又弥陀佛别有大悲四十八愿,接引众生。

又观经云:“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若有念者,机感相应,决定得生。”

又阿弥陀经、大无量寿经、鼓音王陀罗尼经等云:“释迦佛说经时,皆有十方恒沙诸佛,舒其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证成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乘佛大悲本愿力故,决定得生极乐世界。”

当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偏有因缘。何以得知?无量寿经云:“末世法灭之时,特驻此经,百年在世,接引众生往生彼国。”故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极恶众生,偏有因缘。其余诸佛,一切净土,虽一经两经,略劝往生。不如弥陀佛国,处处经论,殷勤叮咛,劝往生也。

【白话释】

问:同样是念一佛求生一净土,那麽何不在十方佛土中,随自己的意思念一尊佛求生他的净土,何必一定要念西方阿弥陀佛呢?

答:凡夫没有什麽智慧,不敢随自己的意思念佛。只敢照著佛说的话去做,所以专门只念阿弥陀佛。为什麽说只听佛所言呢?因为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所说的法,流传下来的经典里,到处都在劝众生专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好比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及往生论等等,几十部的经典、论著及文章中,都殷勤指点教授众生,劝大家往生西方,所以众生专门念阿弥陀佛的多。而且阿弥陀佛特别发了四十八个大悲愿,来接引众生。

观无量寿佛经里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种相貌,每一种相貌都有八万四千种妙好。每一种妙好都放八万四千种光明,这种光明遍照法界念佛的众生。由於光明一直照射不舍,因此诚心念阿弥陀佛的人,就会获得感应,最後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及鼓音王陀罗尼经等都说:“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时,十方像恒河沙数那麽多的佛,都会把舌头伸出来,盖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以证明一切众生,只要肯念阿弥陀佛,那麽就能乘佛的大悲心跟本愿力,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要知道阿弥陀佛和我们这个世界,特别有缘。何以得知呢?因为无量寿经里说:“将来佛法要灭亡之前,这部经还特别留在人间一百年,以接引众生往生西方净土,之後佛法才整个消失。”因此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和娑婆世界里非常恶劣的众生,有特别的因缘。其他的佛和他们的净土,只有在一两部经提到,只略微劝众生往生而已。不像阿弥陀佛的净土,处处经论都殷勤叮咛,劝大家往生。

第五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

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身起行施戒修福,於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

是故十住婆沙论云:“於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者,在於五浊恶世,於无量佛时,求阿裨跋致甚难可得。

“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略述三五。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三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者声闻自利,障於大慈。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

“易行道者,谓信佛语,教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譬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转轮王力也。”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净土者,亦可有漏凡夫应不得见佛身。然念佛三昧并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随分得见佛身 相也,菩萨见微细相。

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随分得见 相,菩萨见微妙相,此何所疑?

故华严经说:“一切诸佛刹,平等普严净,众生业行异,所见各不同。”即其义也。

【白话释】

问:身心全被束缚,不得自在的凡夫,恶业既厚又重,一切的烦恼一丝一毫都未断。而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是超出三界的,具缚凡夫如何能够往生呢?

答:因为凡夫可以靠自力和他力这两种因缘,而得以往生。所谓自力是说,靠自己的力量在此世界修行,而单靠自力修行,是无法往生净土的。因此璎珞经说:“从具缚凡夫开始,不认识佛法僧三宝,不知道善恶因果的关系。後来接触佛法而且相信佛法,这时就开始发菩提心,去受菩萨戒。接著就生生世世不断的不破戒修行,修到三劫之後,才能达到别教初住位,也就是所谓的初发心住。接下来就修十信位的十种波罗蜜等无量的愿行,一直不间断的修直至满一万劫为止,这时才能证到第六的正心住。如果再加紧用功的话,就能更上一层楼,进入第七的不退住,就是种性位。”这是就自力修行而言,到此为止,还是没有能力往生净土。

所谓他力是说,若是相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能够摄取念佛的众生,於是就开始发菩提心,开始修念佛三昧,心里很厌恶三界,很想离开三界,并且身体力行修布施、持戒等的善行福报,还把所有的善行福报,全部都回向愿意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最後乘佛的愿力及自己的念力,互相感应而得以往生。

因此十住婆沙论说:“在这世间有两种修行的方法,一种容易,一种难。难行道是说,在五浊恶世修行,要历经无量的佛,要想修到不退转之位,实在很难。

其中的艰难是无数尘沙劫的时间也说不完的。简单归纳有五点:一、或许会和其他外道成为好朋友,结果受影响,坏了自己的菩萨修行法。二、很可能遇到无耻凶恶之人,被他破坏自己殊胜的德行。三、很可能获得富贵等之善业果报,结果由於富贵的弊病,反而破坏了禅定不淫的的清净梵行。四、可能会堕落成小乘,只求自己得出离,而障碍了大悲心。五、由於只靠自己的力量,没有佛力的加持,就好比跛脚的人,一天最多只能走几里路,非常辛苦。这就是完全靠自己力量的结果。

“易行道就是相信佛说的话,修念佛三昧,发愿往生净土,靠佛的愿力摄持,决定能往生,一点也不怀疑。好比走水路的人,藉著船的力量,片刻就可以走千里,这就叫做他力。譬如愚劣的凡夫跟著转轮王,一天一夜就可以行遍四天下,这不是他的力量,而是转轮王轮宝的力量。”

如果有人认为,有烦恼的有漏凡夫不能往生净土,那是不是就表示有烦恼的凡夫也应该见不到佛才是呢?然而并非如此。我们知道念佛三昧是随著无烦恼的无漏善根而引发起来的,有漏的凡夫还是可以随著他修行的程度,而见得到佛身的粗略相貌,菩萨见得的是佛的微细相貌。

往生净土也是一样,虽然净土是无漏善根的果报,但是有漏凡夫只要发了无上的菩提心,求生净土,经常念佛之故,所以能把烦恼伏住或断灭,因此而得以往生净土。并且能随各人的功力见到佛的粗略相,而菩萨见到的是微妙相。这是没有什麽好怀疑的。

因此华严经说:“所有诸佛的净土,全都是一样的庄严清净,只是由於众生各人的业力及修行程度不同,所以各各所见不同。”就是这个意思。

第六疑

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过三界?

答曰: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神鬼魔邪,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也。

在此恶世日月短促。经阿僧只劫复不起烦恼,长时修道,云何不得无生忍也?此理显然,不须疑也。

【白话释】

问:就算具缚凡夫能得往生西方净土,但是由於邪知见及贪嗔痴的三毒经常会起来,怎麽可能生到那里之後,就能够证到不退之位,超出三界呢?

答:生到西方净土,证得不退位,有五个原因。一、由於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摄持,所以能够证不退。二、由於经常被佛光照著,所以菩提心经常能增进,所以能不退。三、极乐世界的流水、鸟雀、树木、风声及音乐等,全都在讲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听到的人就会经常起念三宝的心,由於经常念佛念法念僧,所以修行不会退。四、彼国人民全部都是菩萨,因此到处都是善知识,没有娑婆世界那种恶劣的环境。在那儿外面没有邪魔鬼神来害人,内心又不容易起贪嗔痴三毒,由於烦恼不起,所以修行不会退转。五、生到彼国之後,寿命就和佛、菩萨一样无量,因此修行不会退。而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里,寿命短得很。在那儿经过阿僧 劫那麽长的时间不起烦恼的修行,怎麽会不证无生忍呢?道理十分明白,因此无须怀疑。

第七疑

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答:求生兜率,一日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校大有优劣,且论二种。

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但众生能念弥陀佛者,机感相应必得生也。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校,优劣显然,何须致疑也。

如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

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後世亲无常,临终之时无著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世亲去已三年始来。

无著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

世亲报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旋绕即来相报。为彼天日长故,此处已经三年。”

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

世亲报云:“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从去已来总不见弥勒。”

诸小菩萨生彼尚著五欲,何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白话释】

问:弥勒菩萨是补位佛,下次就轮到他在娑婆世界成佛。只要修成上品的十善法,就能生到兜率天见到弥勒菩萨,然後可以跟随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在龙华三会中,就能证得圣果。何必要求生西方的净土呢?

答:求生西方与求生兜率,都能在一日之间闻道见佛,这两种情形,大致上看起来似乎很相似,不过仔细比较一下的话,就大有优劣之别了。现在且分两方面来讲。首先,就算能够修十善法,恐怕也未必能往生。何以见得呢?因为弥勒上生经上说:“要修行众多的三昧,要深深的进入正定聚,才能够往生。”此外并没有其他方便的接引,所以比不上阿弥陀佛用本愿力和光明力,摄取念佛的众生。而且释迦牟尼佛又讲九品往生的方便接引法门,殷勤的劝众生往生彼土。只要众生能念弥陀佛,机感相应就能往生。好比世间互相恋慕的两人,只要有机会相见,必然一拍即合。

其次兜率天宫属於欲界,在那儿修行的诸天退步的很多。而且那儿又有女人,这些都是让修行者增长贪爱五欲的环境。再说天女极美。诸天容易被迷惑而沈迷欲爱不能自拔。所以兜率天不如西方净土,极乐世界的流水鸟雀树林风声乐音,全都在说法,能提起众生正念,使众人生起念佛之心及发菩提心,而伏灭烦恼。那儿又无女人及小乘人,全部是大乘行者。因此,那儿的众生烦恼恶业都不会起来,最後就能修到无生忍之位。两相比较之下,优劣一眼就看出来,还须要怀疑吗?

而且释迦佛在世的时候,见到佛而没有证圣果的人多如恒河沙数。将来弥勒佛出世也一样,见到佛而没有证到圣果的大有人在。因此比不上弥陀的净土,只要能往生,统统都能证到无生忍。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堕落到三界,被生死之业所束缚的。

印度的传记里,有这麽一则故事。曾经有三位菩萨,一位叫无著,一位叫世亲,一位叫师子觉。他们三人相约要往生兜率内院见弥勒菩萨,先死的人见到弥勒菩萨後,要回来告诉世间还活著的人。後来师子觉死了,结果很多年都没见到回来通报。接著世亲也不行了,临终前,无著就叮咛他说:“你见到弥勒菩萨之後,要马上回来告诉我呀。”结果世亲去了三年之後才来相告。

无著就问他:“怎麽去那麽久才回来呢?”

世亲回答说:“我到了兜率天,只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而已,旋绕礼毕之後,我就马上回来告诉你了。因为那里的日子长之故,所以这里就已经三年了。”

无著又问:“师子觉现在在那里呀?”

世亲回答说:“师子觉去享受天乐去了,他沈迷在五欲里,只能当弥勒菩萨的外眷属,因此到目前为止,都还无缘见到弥勒菩萨。”

由此可知,小菩萨生到那儿,还会沈迷五欲,何况是凡夫呢?因此大家一定要发愿往生西方,在那儿一定能证得不退,所以不应该求生兜率天呀。

第八疑

问:众生无始已来,造无量业。今生一期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

释曰: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业强,始得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可逢,何可论十念成就?

又汝以无始已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校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云何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

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譬如万年暗室,日光暂至而顿灭,岂以久来之不肯灭耶?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 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渗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渗而不肯出也?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後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後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

又如有人一生已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

又云,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

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作别时意者,此定不可。何以得知?摄论云:“由唯发愿故,全无有行。”杂集论云:“若愿生安乐国土即得往生,若闻无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并是别时之因,全无有行。若将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是别时意者,几许误哉。愿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自堕陷也。

【白话释】

问:众生长久以来,就造了无量的恶业。这一辈子如果又没有遇到善知识,结果又无恶不造。请问临终时,念十口气的佛号,就能往生而超出三界吗,从善恶因果的道理来讲,怎麽通呢?

答:众生无始以来所造的善恶业,多寡及强弱情况不得而知。但是如果临终时能遇到善知识教念佛求生西方,而且果真十口气念佛即往生成功的,那都是由於宿世善业很强的缘故,否则是不会遇到善知识,最终还能往生的。而宿世恶业强的人,连善知识都遇不到,那就更不用提十念往生了。

你认为无始以来的恶业分量很重,而临终十念的分量很轻。其实这种轻重是不一定的,不在於时间的长短及罪业的轻重,而决定在下列三项因素:一、在心,二、在缘,三、在决定。

在心是说,造罪业的时侯,是从虚妄颠倒的心念所产生的。而念佛的人,是听到善知识教念佛法门,知道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名号之後,用真心诚意的心来念佛的。由此可知,造罪是虚妄心,念佛是真实心,这一虚一实,如何有得比呢?譬如有一间屋子,已经暗了一万年。当它被日光一照的时候,黑暗马上就消失了。难道黑暗会因为它已经暗了一万年之久,而不肯消失吗?

在缘是说,造罪业的时候,是从虚妄愚暗的心,缘由虚妄颠倒的境界而起的。而念佛的心,是从听闻佛的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由无上的菩提心而生的。这两种一真一假,怎麽能相比呢?譬如有人被毒箭射中,虽然中箭很深,毒液已渗透肌骨,但是只要一听到除毒鼓的鼓声,毒箭马上就会应声而出,不会因为毒药已渗入肌骨而不肯出来。

在决定是说,造罪业的时候,是以将来还要犯的心,断断续续的在造罪。而念佛的人念佛之时,已下定决心要脱离三界,以不再以凡夫身投胎人间的心,持续不间断的念佛,因此而舍命。由於这种善心十分猛利,於是得以往生。譬如有一条绳索,粗得十个人才抱得住,虽然一千个人来拉也拉不断。而一个小孩子,只要用锐利的剑,一下子就能把它切断。又好比堆积了一千年的木柴,只要用像豆子那麽小的一点火苗焚烧它,一下子它也就被烧光了。

又好比有一个人,一生都在修十善业,照道理应该可以生天的。但是临终的时候,他突然起了坚决不移的邪知见,而这一念的邪见,却让他马上堕落阿鼻地狱。你看恶业虽然虚妄,但是由於非常猛利之故,结果还能排除他一生修的十善业,而使他堕落恶道里。因此难道临终时用猛利心来念真实功德的佛号,而不能排除无始以来的恶业,而得以往生净土吗?

佛经上又说,只要用一念清净的心来念佛,就能够灭除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因此念佛的时候,由於心猛利故,可以伏止消灭恶业,一定可以往生。这点你是不须要怀疑的。

以前有人把十念成就解释成,只要临终念十气佛号就能往生,这是绝对错误的说法。为什麽呢?因为摄大乘论里说:“这只是发愿而已,实际上却并没有修行。”杂集论里说:“如果愿意往生安乐国土,就可以往生。若是听闻无垢佛的名字,就可以证得佛果。”这些讲的都只是最初所种的因,及最後所成的果,而省略了中间的修行法。如果有人把临终无间十念善行,当成只要临终念十口气佛号的话,那真不知道要耽误多少人呀。希望各位修行者要深思此中的道理,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被邪知见误导,以免堕落。

第九疑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既有此教,当知女人及以根缺者,定必不得往生。

答: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 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异也。生净土亦尔,动念即至,不须疑也。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者,但论生彼国,无女人及无盲聋 人,不道此间女人根缺人不得生。彼若如此说者,愚痴全不识经意。即如韦提女人,是请净土主,及五百侍女,佛授记悉得往生彼国。但此处女人及盲聋 人,心念弥陀佛悉生彼国已,更不受女身,亦不受根缺身。

二乘人但回心愿生净土,至彼更无二乘执心。为此故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非谓此处,女人及根缺人不得生也。

故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称我名号厌恶女身,舍命之後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觉。”况生彼国更受女身?根缺者亦尔。

【白话释】

问: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这儿有十万亿佛刹那麽遥远,我们这些劣弱的凡夫,如何到得了?往生论里面说:“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既然论这麽说,那就表示女人和残障者,一定不能生到那儿去啦。

答:你认为西方净土遥远,凡夫劣弱难生,是以凡夫的肉眼来看,以凡情的生死心来说的。要知道极乐世界虽然离我们的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刹那麽远,可是只要众生的净土业修成的话,临终时净定的心,就是在净土受生的心。起心动念之时,就是往生净土之时。

因此观无量寿佛经说:“阿弥陀佛的极乐国,离我们这儿并不远。”而且业力是不可思议的,只要一念清净就能往生,所以用不著担心那儿遥远。又好比我们做梦,身体虽然躺在床上,而我们的心意识却已经神游到其他的地方去了,而世间的一切却如平常一样毫无不同。往生净土也和做梦一样,心头动念就到了,用不著怀疑。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是说,已经生到那里的,没有人是女人、瞎子、耳聋者或哑巴。而不是说这里的女人及残障者,不能生到那儿去。如果这麽认为的话,那就太笨了,根本就不了解佛经的意思。经里面韦提王后是女人,她也是请佛讲净土的当机者,佛陀授记她和五百位宫女都能往生极乐国。因此娑婆世界的女人及盲聋暗哑的人,只要修净土法门,往生极乐国之後,就不再是女人身,也不会是残障者了。

小乘人只要回小向大,发菩提心,愿意往生极乐国。到了净土自然就不会再有小乘人的执著。这是往生论所谓“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的意思,不是说这里的女人及残障者不够资格往生。

无量寿经里,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其中一愿说:“当我成佛时,十方世界的一切女人,要是厌恶自己是女人,如果称念我的名号,死了之後下辈子还是女性之躯的话,我就不成佛。”何况生到该国,还会是女人身吗?残障者也一样。

第十疑

问:今欲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业,以何为种子,得生彼国?又凡夫俗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断淫欲得生彼否?

答:欲决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种行,定得生彼。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愿行。

言厌离行者,凡夫无始已来为五欲缠缚,轮回五道备受众苦,不起心厌离五欲未有出期。为此常观此身脓血屎尿,一切恶露不净臭秽。

故涅盘经云:“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止住其中,谁有智者当乐此身?”又经云:“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上至诸天身皆亦如是。”

行者若行若坐,若睡若觉,常观此身唯苦无乐深生厌离。纵使妻房不能顿断,渐渐生厌作七种不净观。一者观此淫欲身从贪爱烦恼生,即是种子不净。二者父母交会之时赤白和合,即是受生不净。三者母胎中在生藏下居熟藏上,即是住处不净。四者在母胎时唯食母血,即是食 不净。

五者日月满足头向产门,脓血俱出臭秽狼藉,即是初生不净。六者薄皮覆土,其内脓血遍一切处,即是举体不净。七者乃至死後膨胀烂坏,骨肉纵横狐狼食 ,即是究竟不净。

自身既尔他身亦然,所爱境界男女身等,深生厌离常观不净。若能如此观身不净之者,淫欲烦恼渐渐灭少。又作十想等观,广如经说。

又发愿,愿我永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欲男女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此谓厌离行。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明往生意者,所以求生净土,为欲救拔一切众生苦故。即自思忖,我今无力,若在恶世烦恼境强,自为业缚沦溺三涂动经劫数,如此轮转无始已来未曾休息,何时能得救苦众生?

为此求生净生亲近诸佛,若证无生忍,方能於恶世中救苦众生。故往生论云:“言发菩提心者,正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则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则是摄众生生佛国心。”

又愿生净土须具二行,一者必须远离三种障菩提门法。二者须得三种顺菩提门法。何者为三种障菩提法?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当怜愍一切众生欲与其乐,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若能远三种菩提障,则得三种顺菩提法。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染身心障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

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众生苦故。菩提心是安隐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令离生死苦,即违菩提门。是故安清净心,是顺菩提门。

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涅盘故。菩提涅盘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作心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即遮菩提门。

此菩提因何而得?要因生净土常不离佛,得无生忍已,於生死国中救苦众生。悲智内融定而常用自在无碍,即菩提心。此是愿生之意。

二、明欣心愿求者,希心起想缘弥陀佛,若法身若报身等。金色光明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又观彼净土七宝庄严妙乐等,备如无量寿经十六观等。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已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国,决定得生。此渭欣愿门也。

【白话释】

问:我现在决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过不知道该怎麽修,怎麽做,才能得种往生之因,而得往生之果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都有妻室,不知未断淫欲,是否也可以往生?

答:决心往生西方的人,只要修两种行,就一定能往生。一种是厌离行,一种是欣愿行。

厌离行是说,凡夫从无始以来,就被五欲所缠缚住,因此在五道里面轮回,受种种的苦,因此如果心里不厌恶此五欲,不想离开此五欲的话,想要脱离三界实在是遥遥无期的。所以我们要经常观想观看我们这个充满了脓血屎尿,含藏了一切恶臭污秽的臭皮囊。

涅盘经说:“这个身体好比是一座城堡,里面住著愚蠢而吃人的罗刹,有智慧的人谁会喜欢这样的身体呢?”经上又说:“这个身体聚集了所有的苦恼及一切的污 ,被束缚不得自在,又会生痈长疮等,根本没有丝毫的好处。就连诸天的身体,也是一样的。”

修行的人不管是动是静,不管是醒著或睡时,都要经常观想这个身体只有苦没有乐,对它深生厌离之心。即使房事不能一下子马上断掉,也要渐渐产生讨厌的心态,同时要修七种不净观。一、观想我们这个淫欲的身体,是从父母贪爱淫欲的念头而来的,这是最初的种子不清净。二、父母由於淫念起而行淫,行淫时父精母血结合,我们的神识就进入精子与卵子的结合体中,这就叫做受生不清净。三、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居於五脏六腑之内,这就叫做居住之处不清净。四、胎儿在母腹中,食的是母亲的血,这就叫做食 不清净。

五、在母胎内期满之後,胎儿要出生时,自然头部转向产门。出生时刻,脓血一起流出来,又臭又脏,满地狼藉,这就叫做初生时不清净。六、出生之後,日日长大,全身被一层薄皮包裹住,皮内到处是脓血,这就叫做全身不清净。七、死了之後,尸体肿胀腐烂,被狐狸野狼吃得骨肉纵横,这就叫做到了最後都还是究竟不清净。

我们自己的身体如此,别人的身体也一样。因此我们对於内心贪爱的男女肉身等外貌,要深深生起厌离之心,常常观想它的污秽。如果能这样观身不净的话,淫欲就会日渐减少。这时还可以再作十想观,经典上都有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讲了。

此外还要发愿,愿自己能够永远离开这个在三界中,充满脓血污秽、沈迷淫欲及五欲的杂食之肉身,愿自己能够得到净土的法性生身。以上就是所谓的修厌离行。

其次要讲欣愿行。修欣愿行有二个步骤,第一,要先明白为何要求往生。第二,要观净土的美好庄严,心里喜欢很想要去。先讲求生净土的意义,我们求往生净土,是为了要救拔一切痛苦的众生。这时就要想,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如果我在浊恶的世间,周遭环境太恶劣,说不定我还会被宿世的恶业所束缚,而堕落三恶道,求出无期。如果这样的话,我怎麽能够拯救苦恼的众生呢?

因此之故,我应该要求生到净土,在那里可以亲近诸佛修行,等到有一天证到了无生忍,这时我才有能力到浊恶世中拯救苦难的众生。所以往生论里说:“发菩提心就是发愿成佛,发愿成佛的心就是发心度脱众生免受灾难,而度众生的心就是教众生往生佛国的心。”

发愿生净土要具备二种修行,第一,要远离三种心,第二,要生起三种心,这样才能获得清净的菩提心。首先我们讲要远离那三种心,一、要以智慧为前导,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快乐,因此要远离只贪爱自身的心。二、要培养慈悲心,要时时想如何来拔除一切众生的苦恼,因此要远离不为众生著想的心。三、要修行神通方便,要怜悯一切众生,以神通力让他们得到快乐,因此要远离只以神通供养自己的心态。

若是能远离上面所说的三种自利心的话,自然就能生出三种清净的利他心,那就是一、无染清净心,能够不为自己求各种快乐。菩提是无染污的清净之所,如果为自己求快乐的话,就染污了身心,就障碍了菩提门。

二、安清净心,就是能够为众生拔除痛苦。菩提心就是能让众生获得安稳无忧的心。如果不发心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让他们得以脱离生死的束缚,那就违背了菩提门。

三、乐清净心,就是要让一切众生获得大菩提涅盘的心。菩提涅盘是最究竟之处,能够获得永远的快乐。如果不发心让一切众生获得毕竟的常乐,那就遮障了菩提之路。

那麽这种菩提心要如何才能获得呢?要生到净土,经常不离诸佛,证得无生忍之後,到有生死苦恼的国度去,救度苦恼众生,这时才能获得。菩提心是慈悲与智慧的互相融合,虽在禅定之中而能生起大用,这种神通大用能自在运用,了无障碍。以上所言是讲如何生起求往生的心。

接下来谈如何修行以得往生?那就要修观想法。首先要观想阿弥陀佛,观佛的法身、报身等,观佛身金色光明中的八万四千种相貌,每一种相貌中的八万四千种妙好,每一种妙好又有八万四千种光明,而这些光明一直在摄取念佛的众生。又观净土的七宝庄严及种种的殊胜妙乐,这些观法在观无量寿佛经里,全都讲得很清楚。此外,平常还要常常修念佛三昧,还要修布施持戒等一切的善行,同时把这些善行,通通回向施给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如果能够这样子修行的话,绝对可以往生。以上所说,就是所谓的欣愿门。

【提要】

一、刚发菩提心的菩萨,忍力没有成就以前,是没有能力去救众生的。因此要常亲近佛,证得无生忍之後,才能救度众生。

二、所谓不生,是指生的因缘,是由於诸法的和合而成的,它是没有一个坚守的自性的。然而寻求此生物之本体,也找不到。它生的时候,不知道从那里来,所以叫做不生。其次讲不灭,不灭是说诸法散时,它也没有坚守一个自性,说我要散灭了。当它散灭时,不知它到了何处,所以叫做不灭。所以说,并不是因缘生之外,另外有一个不生不灭。也不是说不求生净土,就叫做不生。

三、由於众生的根器钝,内心混浊杂乱的人多。如果不专心只放在一件事物上的话,三昧是很难修得成的。专心念阿弥陀佛,就是修一相三昧。由於专心到了极点,所以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又,因为法身无二无别之故。所以,精进专心念一尊佛时,也就是精进专心在念一切的佛。

四、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时,十方像恒河沙数那麽多的佛,都证明一切众生,只要肯念阿弥陀佛,那麽就能乘佛的大悲心跟本愿力,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又、阿弥陀佛特别发了四十八个大悲愿,来接引众生。因此诚心念阿弥陀佛的人,就会获得感应,最後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五、若是相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能够摄取念佛的众生,於是就开始发菩提心,开始修念佛三昧,心里很厌恶三界,很想离开三界,并且身体力行修布施、持戒等的善行福报,还把所有的善行福报,全部都回向愿意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最後乘佛的愿力及自己的念力,互相感应而得以往生。

有漏凡夫只要发了无上的菩提心,求生净土,经常念佛之故,所以能把烦恼伏住或断灭,因此而得以往生净土。并且能随各人的功力见到佛的粗略相,而菩萨见到的是微妙相。

六、生到西方净土,证得不退位,有五个原因(略,见上)

七、弥勒净土是要通过修行众多的三昧,要深深的进入正定聚,才能够往生。而弥陀净土是用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和光明力,来摄取念佛众生。又,兜率天宫属於欲界,在那儿修行的诸天退步的很多。而且那儿又有女人,这些都是让修行者增长贪爱五欲的环境。再说天女极美。诸天容易被迷惑而沈迷欲爱不能自拔。所以兜率天不如西方净土。

八、在心是说,造罪业的时侯,是从虚妄颠倒的心念所产生的。而念佛的人,是听到善知识教念佛法门,知道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名号之後,用真心诚意的心来念佛的。

在缘是说,造罪业的时候,是从虚妄愚暗的心,缘由虚妄颠倒的境界而起的。而念佛的心,是从听闻佛的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由无上的菩提心而生的。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後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後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

九、娑婆世界的女人及盲聋暗哑的人,只要修净土法门,往生极乐国之後,就不再是女人身,也不会是残障者了。

十、厌离心是要我们在心里厌恶五欲,只有离开五欲的系缚,才有脱离三界的希望。发菩提心就是发愿成佛,发愿成佛的心就是发心度脱众生免受灾难,而度众生的心就是教众生往生佛国的心。

要以智慧为前导,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快乐,因此要远离只贪爱自身的心;要培养慈悲心,要时时想如何来拔除一切众生的苦恼,因此要远离不为众生著想的心;要修行种种方便,要怜悯一切众生,以种种方便使他们得到快乐,因此要远离仅为令自己身心快乐而勤作方便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