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资平

张资平
  • 姓名:张资平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广东梅县人
  • 出生日期:1893
  • 逝世日期:1959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张资平(1893—1959),原名张星仪。曾用名张伟民、张星海。笔名有张声、秉声、维祖、张古梅等。广东梅县人。出身于破落的书香门第,从小在私塾读书。1906年进入教会办的广益中西学堂。自幼接受中西混杂的教育。1910年考入两广高等巡警学堂。1912年考取官费赴日本留学,先后在同文书院、明治大学预科、日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习。1919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学习。在日本学习期间结识了郭沫若等人,1920年开始酝酿成立创造社,他是主要发起人之一。在东京帝大学习期间,他于1919年发表处女作小说《约檀河之水》,同时开始写《冲积期化石》,于1922年2月出版,被认为是新文学初期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这期间他还写了《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小说多种。这些作品是写实的,揭示了社会黑暗,具有反封建色彩。1922年归国后,与创造社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到中外合营的蕉岭铅行任经理兼技师,业余仍从事文学创作。1924年因矿山经营失败,应聘去湖北武昌师范大学任教。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他曾在郭沫若的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的国际宣传局任职。大革命失败后,他返回上海参加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从日本归国到武汉时期,他结集的短篇小说有《爱之焦点》(1923年)、《长堤湖畔》(1925年)、《雪的除夕》和《不平衡的偶力》(1927年)、《植树节》(1928年)等,中、长篇小说《飞絮》(1926年)、《苔莉》(1927年)、《最后的幸福》(1927年),以及翻译作品和文艺理论著述等,他的创作成果十分引人注目。这些作品内容庞杂,有对知识分子贫困的不平,也有对社会黑暗的揭示,但主要还是描写爱的纠葛、公式化的三角恋爱关系。到上海后不久,他即与创造社脱离关系,开办乐群书店,出版《乐群》杂志。一度发表过带有“左”倾色彩的著述,后又攻击普罗文学。1930年参加邓演达的第三党任中央委员。不久脱离,开始到大学任教。1932年他在《申报·自由谈》连载长篇小说《时代与爱的歧路》,开始以一系列作品,重蹈三角恋爱的老路,受到文坛批评。他的文学创作也从此步入末路。1933年后与民族主义文学运动有过密切关系。1938年他回到上海后,开始与日本侵略军方面有所接触,为他们办杂志、当编辑。1939年日本当局发起兴亚建国运动,他是骨干人物之一。抗战胜利后,1947年因汉奸罪被捕入狱,不久获释,曾化名写过《隔叶黄鹂》、《绕弦风采》等小说。建国后曾在中文补习学校代课,于1955年被捕,判刑二十年,在安徽省劳改农场服刑。1959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