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

钱谦益
  • 姓名:钱谦益
  • 别名:字爱之,号牧斋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常熟(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582年10月22日
  • 逝世日期:1664年6月17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清初学者,文学家。字爱之,号牧斋,学者称虞山先生。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以探花中试进士,授任翰林院编修。崇祯改元,擢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南明弘光朝,以谄事马士英、阮大铖而被起用为礼部尚书。清兵下江南后,又率先迎降,仕清为礼部右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纂修《明史》副总载。不久托病辞归,晚年又秘密从事抗清复明活动。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论诗反对明代的前后七子、对他们所谓“诗必盛唐”和单纯“模仿形似”的复古诗风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正面主张,强调诗歌创作应当有感而发,“舒写性情”;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艺术借鉴不能仅仅局限于某朝某家,而应当扩大范围,兼收并蓄,博采诸家之长,并在此基础上融汇贯通,参合变化,自成一家。对明末的公安派和竟陵派,他也同样深怀不满,各个痛加驳议。这种对明诗的批利,客观上开出了清代的诗风。


钱谦益在诗歌创作上身体力行,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特别是他的入清之作,沉痛抒发家国兴亡的无限感慨,大胆反映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间或表达失节仕清的忏悔心理,总起来都是其性情的真实流露。在艺术上,他的诗歌广泛借鉴唐代的杜甫、韩愈、杜牧、李商隐和宋代的苏轼、陆游乃至金元的元好问等人,“才气横放,无所不有”(瞿式耜《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录后序》),“浑融流丽”(邹镃《牧斋先生有学集序》),形成了“沉雄博丽”的总体风格,卓然自成一家。


钱谦益在明清之际文坛上是一个公认的执牛耳者,人们仰之若泰山北斗。当时他和吴伟业、龚鼎孳齐名,并称“江左三大家”。清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浙派的初祖黄宗羲,最早的“国朝”两大家“南施(闰章)北宋(琬)”,特别是稍后康熙诗坛的“一代正宗”王士禛,以及清初其他许多诗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曾受到过钱谦益的提携和影响。在他的家乡常熟,还开创了一个虞山派。对于整个清代诗歌来说,钱谦益堪称开山,诚如徐世昌所辑规模最大的清诗总集《晚晴簃诗汇》卷19所说,钱谦益“为明清两代诗派一大关键”。


钱谦益平生著作很多,主要有《牧斋初学集》、《牧斋有学集》、《投笔集》等,后人总为《牧斋全集》。各集诗歌,有族孙钱曾所作《笺注》。他编辑的《列朝诗集》,收入明代诗人近2千家,对许多诗人都系以详略不等的小传,对研究和阅读明诗颇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