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
  • 姓名:鸠摩罗什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龟玆国(新疆疏勒)
  • 出生日期:344
  • 逝世日期:413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鸠摩罗什(344~413,一说 350 ~409)梵名Kuma^raji^va 。又作究摩罗什、鸠摩罗什婆、拘摩罗耆婆。略称罗什、什。意译作童寿。东晋龟玆国(新疆疏勒)人。东晋时期后秦著名佛教学者,被后世尊为我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据《历代三宝记》、《佛祖通载》等佛教史籍记载:其父鸠摩炎,天竺人, “家世相国,聪明有懿节,将嗣相位,乃辞避出家,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其弃荣,甚敬慕之, 自出郊迎,请为国师”。罗什的母亲耆婆,是龟兹王的妹妹,娴淑颖慧,博览经史,坚忍有志,慈爱有方,20岁时生罗什,悉心教子成名。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一带)是西域四大佛教文化中心之一。罗什诞生于龟兹佛教文化极盛时期,7岁时随母亲出家,“从事受经, 日诵千偈”。9岁时,随母亲前往罽宾国(今克什米尔境内)求学,路遇著名高僧盘头达多,拜其为师。盘头达多“才明博识,独步当时,三藏九部,莫不该博”。罗什从其学道,承袭小乘体系。13岁归国,路过温宿,其地有一高僧,渊博善辩,欺罗什年少,相约论战,结果罗什战败了他,名扬西域,“诸国皆聘以重爵”。不久,罗什至莎车国(今新疆莎车县一带),莎车参军王子须利耶苏摩,“才技绝伦,专以大乘为化,……什以宗而奉之”。从此,罗什接受大乘派空宗学说。回国之后,以其佛教经典烂熟于心之智,唇枪舌剑善于雄辨之才,大力宣扬大乘空宗理论。“时龟兹僧众一万余人,疑非凡夫”,对其“咸推而敬之,莫敢居上”。龟兹国王“造金狮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令什升而说法”。其时,正当前秦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国势强盛,遣大将吕光率师出关攻取龟兹。回师之日,奉命迎罗什入关。至凉州,闻苻坚已遭淝水之败,前秦亡。罗什于姑臧(今甘肃武威)蛰居15年,悉心学习汉文,并致力研讨佛教经典梵文与汉文译注之差异,这为他后来从事浩繁的译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弘始三年(401),后秦国主姚兴迎罗什至长安,待以国师之礼,请入逍遥园授书。罗什收弟子800,率领僧众3000,开始从事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译经活动。在此之前,汉译佛经虽已日渐增多,但译文“多滞文格义”,“不与胡本相应”。罗什指出: “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因而,他主张改直译为意译,力求其“达”;强调不失大义,以求其“信”,要做到:既信且达,义足文美。罗什译经庄重严谨,常“一言三复”,所译经文被门徒誉为:“其文约而诣,其旨婉而彰。”他译著的经典,数量惊人,主要有: 《大品般若》、 《小品般若》、《法华》、《维摩诘》、《阿弥陀》、《金刚》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系统地介绍了大乘空宗的唯心主义学说。罗什的译著,不仅对其后的中国佛教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后的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的创作,也都有借鉴意义。罗什的弟子僧肇、道生、道融、僧睿,都精通佛理,汉文学造诣深邃,号称“四圣”。罗什于后秦弘始十五年(413)辞世,临终前说道: “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他所翻译的经论和翻译技巧,被后世视为楷模。因而,后人常以罗什与真谛(南朝梁人)、玄奘(唐代人),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